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222

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222

ID:15911046

大小:3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6

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222_第1页
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222_第2页
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222_第3页
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222_第4页
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222_第5页
资源描述:

《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22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蛔虫病及其并发症附200例临床分析蛔虫病是农村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也是农村最常见的急腹症。我们从1960年元月至2000年元月止,临床记录资料中,找出蛔虫病并发病类繁多,严重影响儿童的发育生长,中医所称的多种疳积就是西医的Ⅱ-Ⅲ度营养不良,儿童的变态反应都与蛔虫感染有关。其中,蛔虫病并发急性阑尾炎11例,蛔虫引起肠梗阻的9例,蛔虫并发胰腺炎的5例,蛔虫所致肠穿孔腹膜炎的5例,蛔虫卵引起的肺部感染4例,胸膜炎、心包炎、脑膜炎各一例(我在附二院进修看到的病例),但最多最多的并发症就是胆道蛔虫症,共计200例。暂不谈少数并发症,本文以200例胆道蛔虫症

2、做临床分析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般资料:性别:共计男性81例,女性119例。年龄:2.5—15岁68例,16-40岁78例,41-69岁54例,由此可见最多并发症的是儿童和青壮年。发病到接诊时间,一天内接诊76例,两天才诊46例,三天才诊44例,四天以后诊36例。诱发原因:因服驱蛔虫药不当67例,胃肠道功能紊乱45例,外感发热13例,无诱因59例。分组:1970年元月以前为前组,1970年2月以后为后组。101、症状与体征:全部病例有上腹剧痛。性质:呈钻顶样52例(占26%),绞窄样37例(占18.5%),刀割样18例(占9%)。剧痛难忍翻

3、滚哭叫88例(占44%),疼痛呈阵发性者115例(占57.5%),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者47例(占23.5%),放射到肩背者37例(占18.5%),伴畏寒发烧者68例(占26.37%),恶心呕吐者174例(占87%),呕吐蛔虫49例(占24.5%),黄疸17例(占8.5%)。全部患者有剑突下轻压痛,偏右118例(占59%),正中78例(占39%),偏4例(占2%),肝大16例(占8%),胆囊区压痛者9例(占4.5%),腹肌紧张8例(占4%)。观察:面、唇、舌、巩膜等处有虫斑103例(占51.5%),两处有虫斑185例(占92.5%),三处有虫斑137例

4、(占68.5%),一处以上有虫斑190例(占95%),还有10例查不出虫斑是41岁以上中老年人。2、实验检查:查血象35例,白细胞总数超过11000-18000万20例,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75%)为21例,嗜酸性细胞超过正常(>4%)的23例。查大便共45例,蛔虫阳性41例,钡餐透视4例,皆有见到12指肠及胃幽门痉挛和3例有蛔虫影像。查血、尿淀粉酶3例,均没有明显的升高,送做B超2例,其中胆囊显影蛔虫1例,可疑的1例。3、治疗与结果(疗效)前组不论门诊留观或住院病例,都按常规治法,先用镇痛剂与解痉剂减轻患者痛苦,并使蛔虫安静,然后考虑驱虫中药乌

5、梅汤加减,同时抗感染(氯霉素、庆大静滴加维生素丙等支持疗法)。驱虫药常选用驱蛔灵或左旋咪唑等。病例摘要一:彭腊秀,女,6岁半,因阵发性上腹痛二月余,伴有发热一周,于1960年7月24日转入我院。患者5月初起病腹痛,在当地看病,服了六粒宝塔糖,没有驱下蛔虫,且腹痛加剧呈阵发性绞痛,双手抱腹、弯腰、哭叫,大汗淋漓。检查:T:38.8C,P:86次/分,发育营养欠佳,颜面苍白、消瘦、神倦、巩膜稍黄染,心肺正常,腹部右肋稍隆起,剑突下及胆囊区有压痛,肝脾正常。化验:白细胞14800、N50%、L38%、E1012%。大便镜检:蛔虫卵(++)。入院诊断:胆道

6、蛔虫症并发胆囊炎,先予阿托品0.3mg(im、st),接着输液,5%含糖盐水250ml,加氯霉素0.5g,加维生素C1.5g,静滴,再给10%G、S、500ml,加庆大4万U,接上静滴,有腹痛时,加阿托品0.3mg渗入脉试滴管内滴入,每天抗感染与对症疗法10来天,才控制感染及阵发性的绞痛,此时服乌梅汤:乌梅10g,川椒5g,大黄5g,桂枝5g,当归5g,黄柏5g,细辛2g,一日三剂,没有驱下虫。再顿服驱蛔灵2g,服药八小时后,病人突然惊厥,昏迷达十多分钟之久,立即进行输氧输液等抢救,两小时后,大便失禁,稀便约500g,蛔虫僵死28条,住院半月而愈。

7、(此类是住院病例)病例二:王小艳,10岁,女,农村家庭,于1969年11月20号由父背来急诊,阵发性心窝剧痛达20小时,剧痛时放射到肩背上,并伴有恶心呕吐,吐出蛔虫三条,疼痛缓解如常人。检查:巩膜上有兰色虫斑和舍上梅花虫点,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有压痛,诊断:胆道蛔虫病,给予阿托品0.3mg、im。服中药乌梅10g,川楝10g,花椒5g,细辛2g,黄柏6g,大黄6g,当归5g等煎服。三剂而腹痛止,再顿服驱蛔灵1.5g,已驱蛔虫32条,驱蛔后腹痛又发。第四天又服驱蛔灵1.5g,又拉出蛔虫6条,再服中药上方加重大黄一剂,五天治愈。后组疗

8、法:不用镇痛解痉药,选用针刺止痛,首取迎香(任何一侧)透四白;次取“镇蛔穴”(在腹正中线剑突下尖端),重刺捻转进针和运针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