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ID:15918658

大小:11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6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原因:⑴经济: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⑵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⑶阶级关系:“士”阶层特别活跃,受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⑷文化:私学兴起,培养了大批学者,形成了各思想学派,为百家争鸣提供了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

2、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政治学说①思想核心:仁②克己复礼,贵贱有序——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③德治,为政以德教育贡献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文化成就六经,《论语》孟子①“仁政”,民贵君轻②尊王贱霸③性善论荀子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③王霸兼用,君舟民水道家老子①“道

3、”是万物的本源②朴素辩证法③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①“道”是超越时空的物质实体②齐物论法家李悝,商鞅政治实践家。严刑峻法,奖励耕战韩非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②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3.评价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⑴内容

4、原文观点理解宇宙观“惟天者,万物之祖也”,“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政治观“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权神授天下一统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文化观“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伦理观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有一定进步作用,但也束缚了中国人的精神。⑵特点:是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加以改造而成的新儒学体系,为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⑶根本目的: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话专制王权,故受到重视,成为

5、正统思想。3.正统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及评价(P10)(1)察举选官,开创以儒取士的标准;(2)肯定并采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3)兴办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4)设立郡国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4.科举选官,儒学显荣(隋唐)(1)科举考试以儒学经典为主要内容,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2)儒生地位提升,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

6、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背景⑴佛、道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⑵儒学吸收佛、道理论,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⑶北宋儒者对儒学进行改造和创新。朝代代表地位主张北宋程颢;程颐理学的奠基者⑴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⑵把伦理道德与天理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

7、下之定理”。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⑴本体论:万物的本源是天理;⑵修养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为恢复与天理原本一致的人性,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⑶方法论: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⑴“心”即理也;⑵发明本心明朝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⑵致良知,知行合一3.特点是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而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4.评价⑴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