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

ID:15920425

大小:5.17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6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_第1页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_第2页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_第3页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_第4页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2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机遇与挑战4第二章总体要求4第一节指导思想4第二节基本原则5第三节发展目标5第三章定位和布局6第一节战略定位6第二节空间布局6第四章提升区域创新能力7第一节加快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区域8第二节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8第三节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8第四节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8第五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9第五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9第一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9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11第三节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12第四节完善产业扶持政策13第六章打造内陆开放合作高地13第一节构建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1

2、3第二节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13第三节深化经济区内部合作14第七章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15第一节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15第二节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16第三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16第八章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16第一节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17第二节构建高速共享的信息网络18第三节完善能源保障体系18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18第九章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19第一节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19第二节促进医疗资源协作共享19第三节推动文化大发展共繁荣20第四节实现就业社保统筹协调20第五节全面消除绝对贫困20第十章推动生态共保环境共治20第一节构筑生态安全屏障20第二节加

3、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21第三节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2第四节健全防灾减灾体系22第十一章保障措施22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23第二节创新体制机制23第三节加强监测评估23  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8个市、65个县(市、区),幅员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9%,经济总量19126亿元,占全省的59.6%,总人口超过3700万人,占全省的46%。本规划依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指导成都平原经济区未来五年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时限为2016—202

4、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  成都平原经济区是全省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既面临着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也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内外部发展条件的变化。第一节发展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26亿元,即将迈上两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1200元,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3.7%和39%。“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速年均达到11.3%,比全国、全省年均增速分别高3.5和0.5个百分点。成都市经济总量超过10800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第4位。绵阳市、德阳市经济总量超1500亿元,乐山市、

5、资阳市、眉山市经济总量超100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49个。  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4:49.1:42.5。电子信息、重大装备、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物流、商贸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个,产业集聚规模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规模和集聚度居中西部前茅,各类高等院校达70余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6、、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160多万人,在航空航天、核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研发能力国内领先。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成都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国家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贸合作领域和规模居内陆地区前列,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超过3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国际和地区定期航线已达88条,有15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成都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西博会、科博会、旅博会等知名展会成为西部地区投资、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7、。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区城镇分布密集,是西部地区城镇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比全省高7.8个百分点,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成都、绵阳中心城区人口分别超过500万、100万,一批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加快发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图1行政区划图  基础设施支撑保障有力。以成都为中心的铁路大通道和高速公路网正加快完善,成绵乐城际铁路、成渝客专建成运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形成,可实现8小时通江达海。双流国际机场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