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采面上段补切眼、补回风巷

1801采面上段补切眼、补回风巷

ID:15925045

大小:337.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8-06

1801采面上段补切眼、补回风巷_第1页
1801采面上段补切眼、补回风巷_第2页
1801采面上段补切眼、补回风巷_第3页
1801采面上段补切眼、补回风巷_第4页
1801采面上段补切眼、补回风巷_第5页
资源描述:

《1801采面上段补切眼、补回风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方县黄泥乡槽门煤矿1801采面上段补切眼、补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编制:_________掘进队:________安全:_________瓦检:_________工程师:_________机电矿长:________生产矿长:________安全矿长:_________-33-矿长:________2010年4月20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地质说明书-----------------------------------------三、掘进---

2、--------------------------------------------四、施工方法及作业方式---------------------------------五、工艺流程-------------------------------------------六、爆破图表-------------------------------------------七、劳动组织及循环作业图表-----------------------------八、避灾路线------------------------------

3、-------------九、通风方式风量计算和风机选择-------------------------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十一、供电、通讯、瓦斯监控、压风、供排水---------------十二、施工前的准备-------------------------------------十三、安全技术措施-------------------------------------十四、规程会审及贯彻学习---------------------------

4、-----33-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1801采面回风巷上段开切眼。2、工程量;巷道长度40m。3、工程情况:1801采面回风巷上段由于历史原因,留有一块煤柱,经2010年4月17日会议研究,决定在回采1801采面的同时,带采该块煤柱。在1801采面向上开切眼,再从原采空区向下10米,平行于1801采面回风巷重掘上段回风巷,再向下掘进,与现在的1801采面回风巷贯通(如图)。二、地质说明书1、地层1.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上统龙潭组(P21)、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各地层

5、由新到老叙述如下:二叠系茅口组(P1m)区内紧露茅口组部分,为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状粗~细晶灰岩,中部常夹燧石条带,偶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含类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其中类化石较丰富厚度大于100m,分布于矿区北面及东面。2.简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1)是区内含煤层,后102~137m平均后11m左右,与下伏茅口灰醃呈假整合接触。根据其岩性组合及含煤性可分-33-为三段,上段(P21³):深灰色岩峭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和煤层、顶部夹簿层状泥质灰岩,粉砂岩显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砂岩中胶结物以二氧化硅及碳酸类

6、的菱铁矿为主。该段含煤层2~3层,其中C5局部不可采,该段厚28.4~37.4m。中段(P21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粘土岩、细沙岩、粉砂碳质泥岩及煤层,先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砂岩中胶结物菱铁矿含量段较有所增加,局部夹菱铁矿层。含煤或煤线,9~12层,其中稳定可采层C8。该层厚度38.7m~43.5m.下段(P21¹):泥质粉砂岩,夹细沙岩、粉砂岩及少量的粘土岩、碳质泥岩。底部为含黄铁矿粘土岩或硫铁矿层,显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其中砂岩胶结物以菱铁矿为主,形成菱铁质砂岩或菱铁矿层,该段含铁或煤线4~11层,其中稳定

7、可采一层C12。该段后31.6m~48.8m。2)长兴组(P2C)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结合、条带灰岩,层间夹有机质条带或薄层,偶夹条带状炭质泥岩、产腕足类化石,厚25~35m。3)三叠系下统(T1)区内仅露出夜郎组(T1y):中段及下段,按其言行从老到新一次为:第一段(T1y¹)黄绿色、浅绿色薄层状钙质泥岩(页岩),含粉质泥岩,(页岩)显水平理。与下覆长兴灰岩呈假整合,厚17~25m.。第一段(T1y²)上部位灰色厚层~巨厚层微~细晶灰岩,偶见锯齿状缝合线构造。顶部为0.7~1.1m厚的蝒粒灰岩,蝒粒含量30%左右,中部及下

8、部为浅灰、浅灰中厚~中薄状泥质灰岩,含泥质条带,往下渐变泥质灰岩且你条带渐增,最后过度为T1y¹钙质泥岩(页岩)。含瓣鰓-33-腕足动物化石。厚度180~300m。3、构造矿区位于煤洞厂背斜(坪寨背斜)东翼北段,煤洞厂背斜呈北北东向展布,为一宽缓近等轴背斜。矿区地层为单斜构造,未见初次褶皱。地层倾向为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