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

ID:15928588

大小:20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6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_第1页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_第2页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_第3页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_第4页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ReportofPhoneticResearch2008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李云靖1马秋武2(1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本文认为上海话声调的底层形式为H(T1)、M(T2/T4)和L(T3/T5)。底层形式在Align(Tone,L,Word,L)、StressedWord-H、mora-Tone、Default-L、StressedSyl-H-Closeness、Align(Tone,R,Word,R)等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下实现了由底层到表层的转换过程。我们的分析使上海话声调系统的描述得到了迄今最彻底的简化,揭示了上海话声调系统的实质,并

2、证明除了音高特征以外,重音位置也应该是调类的内在特征,清晰地阐明了多字调与首字的关系,加深了对上海话声调系统的认识。关键词:上海话声调优选论零、引言上海话作为吴语中重要的一支历来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其中对其声调的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上海话声调有新派和老派之分,在连读变调上有些差别(Sherard1972;沈同1981,1981-1982;许宝华等1981-1983)。本文的分析将基于新派的材料进行。上海话多字调(二字及以上,下同)由于同单字调不同,所以传统上称作连读变调,并分为广用式和窄用式两种(许宝华等1981-1983)。本文认为单字调与广用式变调属于一个层

3、次,窄用式变调属于另外一个层次。单字调和广用式变调都是底层调在韵律单位内的实现形式,所以本文将单字调和广用式变调统称为“声调”。窄用式变调是相邻韵律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变调,属于比声调更高的一个层次。本文将只讨论由单字调和广用式变调构成的基本声调系统。Zee&Maddieson(1980)基于语音实验对上海话单字和多字调进行了描写;许宝华等(1981-1983)对上海话声调及连读变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朱晓农(2005)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单字调和两字调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在音系学的分析上,学者多采用自主音段音系学的框架(Zee&Maddieson1980;徐云扬

4、1988;沈同1985;Yip1980),也有学者采用节律音系学(MetricalPhonology)(Wright1983)和词汇音系学(LexicalPhonology)(Lu1987)的理论。最近,王嘉龄(2008)将上海话广用式变调视为轻声,在优选论的框架内进行了分析,但该文对音系表征的处理和对底层的认识并未比以前的研究有重要突破,并且仅讨论舒声三个调类,对两个入声调类没有涉及。本文将对上海话声调的音系表征方式进行全面的检讨,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底层到表层的音系过程进行分析。一、概述上海话不管单字调还是多字调都只有五个调类,分别对应中古的阴平

5、、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阳入。我们下文将用T1、T2、T3、T4、T5分别代表这五个调类。多字调的调类与首字的单字调调类相一致。各家对调值的描写大同小异,表一是本文对各家调值的取舍后的总结。调值用五度制进行描写,音节之间用点隔开,入声短调加下划线。根据朱晓农(2005)的测定,T1-4多字组第一个音节重读,T5多字组最后一个音节重读。我们用着重号标示重读音节。单字时只有一个音节,即为重读音节。表一单字双字组三字组四字组五字组T15255.3155.33.3155.33.33.3155.33.33.33.31T23433.4433.55.3133.55.

6、33.3133.55.33.33.31T31411.4411.55.3111.55.33.3111.55.33.33.31T43433.4433.55.3133.55.33.3133.55.33.33.31T51311.2311.11.2311.11.11.2311.11.11.11.2392ReportofPhoneticResearch2008Zee&Maddieson(1980)和徐云扬(1988)使用H、M↑、M、L↑和L五个符号表示声调的高低,基本相当于五度制的5到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T4的单字调。大部分的学者都把T4的单字调记为4或者5这样的短平调,也有

7、54这样的记录(朱晓农2005),但是沈同(1985)认为T4也可记为高升调,朱晓农(2005)从实验上也证实T4确实可以读作34或者45这样升调,可以看作是T2的短调形式。因此我们采纳这种意见,把T4记为34。袁家骅(1983)和许宝华等(1988)曾将T2记为434这样的凹调。升调在发音时候可能要先有一个下降趋势的准备阶段,所以声学或听感上往往会实现为一个凹调,这在普通话阳平35的实验研究中也有反映(吴宗济等1989);也就是说,升调的起始下降往往是发音生理限制,并不具有语言学上的区别性意义,所以我们认为上海话的T2是一个升调二、音系表征2.1载调单位按照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