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及防范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及防范

ID:1595542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及防范_第1页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及防范_第2页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及防范_第3页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及防范_第4页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及防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及防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及防范  摘要: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最具影响力和成长优势的企业群体,其财务欺诈行为不仅导致利益相关者因决策的重大误差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更会对众多非上市企业树立不良榜样,传递因不诚信的产生可观收益。故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动因,从根源上遏制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动机迫在眉急;本文以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含义和现状为起点,分析产生现状的动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防范措施  一、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概述  中国资本市场作为新兴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治理不完善、信息不透明问题依然严重,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制度的缺陷和信息不对称

2、的优势,人为调节盈余质量、粉饰业绩,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财务欺诈更有越演越烈之势。这直接加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障、企业融资的难度。如何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防范财务欺诈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国内学者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会计活动中相关当事人为了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上市公司管理层在私利的驱动下,凭借自身信息优势和管理者的身份,事先伪造虚假会计信息,诱使利益相关者做出可满足管理层私利的决策,其产生的危害可能极其恶劣。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屡禁不止。海外

3、有大型知名跨国公司:安然公司、施乐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国内有绿大地、蓝田股份、银广夏等。层出不穷的财务欺诈案件,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产生一般可归纳为:动机、机会、造假成本三个方面的因素。若上市公司财务方面受到多个因素叠加影响,其欺诈的可能性将大幅度的增加。就目前而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融资和捞取政治资本。公司高管为实现自身私利,可能虚构财务报告,诱使利益相关者做出与实际不符的错误决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动机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和利己主

4、义盛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地方政府的包容和公司高管的贪婪正是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主要动机。具体来说,  第一,地方政府受政绩考核驱动。部分企业在上市之前,就面临巨额债务、设备陈旧、员工众多等诸多涉及民生的社会问题。故地方政府在掌握详细资料的情况下,仍旧鼓励甚至协助当地企业包装上市,企图通过财务欺诈完成由地方政府难以解决民生的问题转换成资本市场投资者注资填补的转变,达到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  第二,上市公司管理层受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规模巨大,作为管理者可获取外部投资者难以获取的内部信息和公司内部人员职位的升迁的权利,凭借自身信息优势和人员安排的管理权力,上市

5、公司管理层可以轻易操纵企业对外报送的信息,在不断融资的同时,掏空上市公司。  (二)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机会分析  上市公作为是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创立之初,便以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和拓展利益相关者的投资渠道为最终目标。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时定位的偏差和制度的不完善为财务欺诈者提供了可趁之机。具体来说,  其一,公司治理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董事会董事长化、监事会亲信化、独立董事花瓶化以及随之产生导内部控制失效的现象,公司治理流于形式。不能相互制衡和监督的组织结构,为财务欺诈创造条件。  其二,我国资本市场创立之初即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

6、融资难题,这种明显偏向卖方市场的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公平交易,致使财务欺诈者借助明显的漏洞,牟取暴利。  (三)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本研究  我国《公司法》、《会计法》和《刑法》对财务欺诈违法者的处罚力度明显偏轻,且涉及民事赔偿的金额较少。以《公司法》为例,根据第二百零三条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这对动辄数亿的上市公司和可观的收益来说,财务欺诈成本可忽略不计。此外,由于现有会计师事务所是由公司

7、董事会选择聘请,存在利益关系,注册会计师难以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这又进一步降低财务欺诈被发现的概率。可见,现行的法律和制度都难以起到震慑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作用。  三、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防范对策  (一)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中国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相比,有明显不同,其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凸显出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大股东“一股独大”现象。而规避大股东占用大额资金和掏空上市公司、杜绝独立董事的花瓶化,发挥监事会的职能只可能依赖于完善的制度保障。政府监管部门应配合《证券法》、《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监督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

8、理结构,真正实现公司内部的制衡。  (二)保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目前会计师事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