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吕留良后人故宅

消失的吕留良后人故宅

ID:15959555

大小:19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消失的吕留良后人故宅_第1页
消失的吕留良后人故宅_第2页
消失的吕留良后人故宅_第3页
消失的吕留良后人故宅_第4页
消失的吕留良后人故宅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失的吕留良后人故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哈尔滨吕留良后人故宅  吕留良(1629~1683),字用晦,号晚村,浙江崇德人。清初著名思想家。明亡,散家财结客,图谋复明,事败家居授徒。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举博学鸿词,他誓死拒荐。后为僧以终。著述甚富,有《吕晚村文集》等数十种。他有强烈的反清思想,极力推崇朱熹的种族思想,认为“夷夏之防”比君臣之义更为重要。卒后40余年,以此引发一场大狱。雍正六年(1728年)信仰其学说并与留良次子吕毅中等人来往甚密的曾静(湖南靖州人),遣其徒张熙游说川陕总督岳钟祺反清事败,清廷获悉留良的反清思想,藉此兴起一场震

2、惊朝野、历时四年半的文字狱。结果留良及其已故的长子吕葆中被开棺戮尸,吕毅中与毅中之徒严鸿逵等多人斩立决,留良及鸿逵之孙辈全部流放宁古塔(今宁安)为奴。民间传说的女侠吕四娘刺雍正为祖父留良复仇的故事,即源于此。  当时吕氏诸孙12户,男女老小及家人仆妇共111人,全部流放。后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诸孙之一的吕懿兼及其堂侄吕敷先、吕衡先、吕念先四支近30人,又因事改发齐齐哈尔。这些人在齐齐哈尔族属日繁,以诗书世其家,衍为大户,且多名人。如留良玄孙吕景儒就曾因善医“活人甚夥”而有名气。吕留良的故乡浙江省桐

3、乡市崇福镇尚有蔡元培为吕留良题写的墓碑及明朝的一位皇帝赐给吕留良的祖父的牡丹石(因其与城南郡主成婚)。吕氏祠堂与故宅  吕氏故居坐落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西二道街,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吕留良后人在231年前(乾隆四十年)迁来卜奎后于嘉庆年间所建,共有47间房,占地2169平方米。吕氏后裔流放到齐齐哈尔后,以行医、经商、兴学为主。吕留良的大名想来早已被国人熟知,即使不知正史,起码也会知道民间传说中的吕四娘刺雍正为祖父报仇一事。若读过金庸,便知《鹿鼎记》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就是吕留良。那流放宁古塔、卜奎的史实却又与黑龙

4、江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吕氏故宅原址。 这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建筑,屋檐上的瓦当、滴水都已有缺损。但墀头(两侧山墙的突起部分)的戗檐上有雕刻精美的盘龙纹、上身也有精美的花卉雕饰。但右侧的戗檐已无存,据说是在拆故宅时被人偷挖走了。吕氏故宅除正房和祠堂外,都是没有屋脊的平房,共20余间。现存的还有西厢房及房后的一溜房子,共三十余间。但基本看不出原貌,只有西厢房北侧的墀头上身的正面和侧面各刻着一个“一”字和一个“以”字。东侧正房的左侧墀头戗檐位置刻着一个“庥”字。在东侧正房正厅内,原有“泉林容我静”的匾额。 自始祖竹

5、溪公起,到吕留良这一辈是第五代。在兄弟五人中,吕留良行五。在第八代即吕留良重孙辈中,念先、赓先、衡先三人名字旁边尚有“居龙江”的小字,并用朱笔标出。这几支便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由宁古塔发配到卜奎(齐齐哈尔)的吕氏后人(《清史稿》中赓先为“敷先”,在谱单中亦有敷先之名,此为不解之处),他们在这里施教行医经商,对这里的发展贡献特别大。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念先之子吕景儒。据史书记载,一次卜奎城发生瘟疫,是吕景儒配了药投入井中,才控制了疫情。到吕岩泰这一辈已是第十五代,而吕岩泰五岁的小孙子吕博文,便是吕氏的第

6、十七代传人。家谱只续到吕岩泰父亲吕观华的观字辈,泰字辈仅续了7人。这是由于续一次家谱非常不易,要有家族的族长负责,把各支的人都召集在一起。现在都天南地北的,聚一次谈何容易,况且还无处筹集旅费。吕留良后裔现状齐齐哈尔现有十余户吕氏后人,哈尔滨也有几户。齐齐哈尔这一支有几户在五十年代去了吉林、陕西、重庆等地。十多年前,浙江的吕氏后人还来齐齐哈尔找过他们,但是与宁古塔的那一批人没有联系上。 《吕氏宗谱》中记载着吕氏先祖曾为明朝驸马、武略大将军、锦衣卫指挥世龙等等。在美国也有吕氏家族的后人,清末吕氏家族的一支去了

7、台湾。在北京还有吕氏家族的联谊会。他说,吕氏家族在清代、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做出很大贡献。 宁古塔的吕留良后裔及其先祖遗墨去宁安古城试译吕氏家族二百七十年谜团《吕氏宗谱》、《吕宗武选录吕氏之集文》以及吕氏后人抄录的《吕用晦先生文集》等三部珍贵的文献。其中《吕宗武选录吕氏之集文》中除吕氏宗谱外,还抄录了民国五年(1916年)浙江省长吕公望就海宁县公民吕丕英呈请将吕留良及其戚当严鸿逵之后裔按名资遣回浙江一事,上呈内务部的公文,以及内务部批复后,同年11月19日吉林省长郭宗熙签署的吉林公署训令第一千一百六

8、十号(警字第八四三号),令宁古塔等处官吏迅即查明吕、严后裔“现在共有若干户口,能否迁回浙江原籍。造具姓名清册呈候核夺”。 民国年间的《宁安县志》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当时在宁安、五常、滨江、龙江的吕氏后裔共71户,498人,吕氏族人因考虑“人数虽多,均为数世难民,稍得温饱者不过数户而已,余皆饥寒交迫。”“先人原有财产已被前清查抄,今若空手言旋,虽蒙官府按名资送,到籍后又何以为生?”便向宁安县公署呈报:“可否请省长咨部或大总统代筹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