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系统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系统

ID:15964472

大小:2.2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6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系统_第1页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系统_第2页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系统_第3页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系统_第4页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单元第六单元时间年月日第节章节名称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授课方式教师讲授学生自学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了解传播不仅是一种过程而且是一个系统,特别引进模式的概念和模式的不同类型,帮助学生掌握传播理论。教学要求掌握传播过程的五大要素,了解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传播过程和系统的一些重要模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将模式分散到相关的章节中讲授,避免一下讲完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系统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和系统性,代表着传播活动的运动性质和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核心概念

2、。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过程要素1、传播者——信源,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细分为发信者和符号化者2、受传者——信宿,细分为收信者和符号解读者。3、讯息——也是一种信息,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用它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区别:讯息、信息、符号信息是人类传播的材料,它的流通必须经过物质外壳的处理,即符号化才得以进行。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讯息是指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信息符号。4、媒介——信道,多种多样,邮政系统、电话系统、大众传播系统、互连网系统都是现代人常用的媒介。5、反馈。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

3、动性的重要机制。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1、模式:定义: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特点:(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但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和素描。一种理论可以与多种模式对应。模式具有不完全性,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没有一种模式能概括一切。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就违背了模式的宗旨——简单地再现现实。功能:构造、解释、启发、预测(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1、“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美国学者H.

4、拉斯韦尔,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提出。他首次将传播过程中的五种要素按照一定结构顺序排列,即: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意义:提供了理解传播过程结构和特性的具体出发点,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缺点:单向直线模式,缺乏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意义:导入了噪音的概念;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

5、播过程打下基础。缺点:适用于电子通信过程,缺少反馈环节。总结:直线模式的明显缺陷:(1)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固定化(2)缺乏反馈的环节(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控制论的运用:1948年,诺·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一书,创立了控制论,用更新的观点研究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讯的科学。其基本思想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线形模式研究传播过程的局限,因而将后来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的传播过程成为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产生:1954年,施拉姆受奥斯古德的启发在《传播是怎样运行

6、的》论文中提出。特点:(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行为主体(2)重点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意义: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主体。缺点:(1)适用范围小——不适用于大众传播(2)传播双方地位不可能对等。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特点: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二者之间存在传达和反馈的关系。意义:即使了传播过程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的传播关系,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注意:传播系统中的信源和传播者是分离的。3、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在香农——韦弗的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特点:

7、(1)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更符合人类互动的特点。(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缺点:忽视了外部因素对传播过程的影响三、传播过程的特点1、动态性2、序列性3、结构性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一节中大多数模式的特点:第一,它们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而不是宏观的、综合的传播过程;第二,它们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并不重视过程以外的因素的考察。事实是传播过程是复杂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受到诸多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传播过程不仅需要微观的考察,更需要从中观的、宏观的角度考察——系统研究或传播总过程研究非常必要。一、

8、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一)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产生:1959年,美国的社会学研究者J.W赖利和M.W赖利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特点:揭示了传播过程是一定的系统的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