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解析版)

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解析版)

ID:15966869

大小:2.28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8-08-06

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解析版)_第1页
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解析版)_第2页
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解析版)_第3页
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解析版)_第4页
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06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古代精耕细作追去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精耕细作农业推动了

2、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故C项错我;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耕作模式转变的影响,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名师点睛】本题以《齐民要术》的总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精耕细作的目的是通过劳动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生产工具的改进、农田管理的规范、农田水利的兴修等都是精耕细作的表现。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教材的主干知识,也是全国卷以及各地方卷命题的高频考点,我们平时复习时要注意。02

3、.(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名师点睛】本题以江南农业的开发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

4、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等。经济重心南移是近几年全国卷和海南卷命题的高频考点,我们在备考是要关注。03.(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

5、摆脱自然的束缚【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和灌溉工具•翻车【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能力。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复习时候要掌握古代水利灌溉工具,从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和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等角度掌握。04.(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6、.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

7、营。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井田制下也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但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共有,实际上是君主私人所有。井田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逐渐崩溃,所以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的情况。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的一个小细节,还是提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05.(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土地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