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雨洪利用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雨洪利用设计

ID:15978948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雨洪利用设计_第1页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雨洪利用设计_第2页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雨洪利用设计_第3页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雨洪利用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雨洪利用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雨洪利用设计作者:邓卓智赵生成 出处:2006城市雨水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一、        前言为全面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理念,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重要景观及龙形水系设计考虑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把雨洪控制与利用纳入到实际的建设中,以展示城市雨水排放新概念,实现雨水资源化。通过雨洪利用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一方面将提高本地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北京水资源缺乏与奥林匹克公园需水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减轻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防洪和排水压力,对北京整体发展和绿色奥运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奥林匹克公园坐落于北京市中轴线北端,它包括北区的森林公园,中区的奥运场

2、馆和南区的民族大道,共三大部分。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35ha,其中北区的森林公园680ha,中区291ha,南区164ha。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除奥运场馆和建筑用地之外的公用区域,包含了地面景观(中轴路+树阵区)38.3ha、下沉花园5.0ha、休闲绿地23.7ha、水系18.0ha和市政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部分10.1ha,雨洪利用设计总面积约95ha,约占中区规划用地面积的1/3。二、        雨洪利用设计针对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地形、地质和规划用地特点,在三大奥运理念和节俭办奥运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分别采用不同的雨洪利用方式,满足绿地灌溉用水需求和减少地面积水与外排径流,达到

3、缓解本区域内防洪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促进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本区域内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雨洪利用原则提出了“下渗为主,适当回收;先下渗净化,再回收利用”的设计新理念。充分利用树阵、广场、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补充绿地、水系的部分水量消耗。设计中首先考虑树阵、绿地、市政交通道路、铺装地面的自然下渗,再考虑超标准的雨水就地回收,就近利用,在满足雨洪利用设计的要求下,节省工程投资。充分利用水系,对雨水实施有效管理,蓄泄结合,以蓄为主,合理拦蓄雨水资源。减少区域内因开发建设造成的降雨径流系数的增大,严格控制外排水量。(二)雨洪利用标准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

4、景观,综合考虑其地块的特性及其对雨水的涵养能力,中轴树阵区和市政道路人行道采用2年一遇24h降雨的雨洪利用标准;休闲绿地部分、下沉花园及其它区域采用5年一遇24h降雨的雨洪利用标准。各地块径流系数控制为1年一遇降雨外排水量的综合径流系数不超过0.1,2年一遇降雨外排水量的综合径流系数不超过0.3,5年一遇降雨外排水量的综合径流系数不超过0.5。(三)雨洪利用形式1.     中轴路+树阵区区域内的广场、非机动车道及轻型车的铺装地面,均采用透水铺装。铺装面层采用新型环保的风积沙透水砖,粘结找平层也同样采用透水性较强的风积沙,使其与面层紧密结合为一体,其下铺设300mm厚级配碎石垫层

5、,在级配碎石垫层内铺设全透型。另外在树阵区和中轴路范围内,每各30~50m设计一条1.2x0.9m的支渗滤沟,收集周围渗透到级配碎石垫层内的雨水,再通过支渗滤沟内的全透型排水软管排入主渗滤沟,然后收集到集水池,供周围绿化喷灌使用。透水垫层和排水软管的铺设,有双向排水的功能,一方面便于雨水下渗、收集和利用,另一方面当地下水位上升时作为排水管,避免地下水顶托地面铺装。树阵区内每棵树之间为透水的硬质铺装,为达到渗水收集的目的,在设计中把区别于其它铺装颜色的一种铺装做成透水的沟槽收集雨水,沟槽由透水砖和透水垫层铺装而成,其下埋设透水管。雨水可以缓慢渗入土壤灌溉树阵内的树木,从而减少灌溉量

6、甚至不需人工灌水。多余的入渗雨水通过地下埋设的收集管道收集后引入专门的蓄水池存蓄,用于其它绿地灌溉。中轴路考虑到行走重型车和整体美观的需要,在中间21.0m范围内铺设花岗岩,为了达到雨洪利用的目的,铺装缝隙采用透水缝隙,基层尽量采用无砂混凝土,基层下面铺设级配碎石垫层。并在花岗岩铺装的两侧各设计了一条雨洪集水沟,集水沟用透水砖砌筑并于周边的渗滤沟衔接,使下渗和排水沟收集的雨水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的雨洪利用系统。集水沟内还设置一定高度的挡水板,当雨水超过设计标准时,雨水才能外排。中轴路21.0m之外的区域仍采用透水铺装路面。近邻国家体育馆的庆典广场为大面积的花岗石铺装,面层及基层均不

7、透水。为了减轻排水压力和改善排水的水质,在地面雨水口处设置弃流框,弃流框的容积可以存蓄3~4mm的初期降雨,框内设有多层过滤网,初期雨水过滤后下渗,后期雨水集中排放到下游的集水池。2.     休闲绿地部分绿地部分主要以雨水下渗为主,用绿地涵养水源,减少绿化灌溉。因此,全部采用下凹式绿地或带增渗设施的下凹式绿地形式进行雨洪利用。绿地比周围路面或广场下凹50~100mm,路面和广场多余的雨水可经过绿地入渗或外排。增渗设施采用渗滤框、渗槽、渗坑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的绿地内也设计了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