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

ID:15987748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7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_第1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_第2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_第3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_第4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及答案一、字词句理解:(53分)(一)在下列()中填上合适的汉字或拼音:8分1、三省()吾身2、喟()然叹曰3、一cù()而就4、乞人不xiè()5、一dān()食,一豆羹()6、寝rèn()7、庖()丁8、駢()死(二)解释加点的词:10分1、谋而不忠()2、传不习乎()3、吾与点也()4、其恕乎()5、是亦不可以已乎()6、顾玩所见()7、才美不外见()8、妄见之也()9、策之不以其道()10、食马者()(三)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6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2、何以效之古义:_____

2、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3、则可以辟患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四)解释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8分1、其恕乎()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蹴尔而与之()所见非牛与马()3、存想之所致()虽执鞭之士()4、富而可求也()咏而归()(五)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填空:15分1、我们读过的《论语》中,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生遵守的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主张君子应成人之美,其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订鬼》

4、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家。此文作者提出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表达诗人全家欣喜、准备还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辛弃疾词《书江西造口壁》中极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下面这段话中以“缝鞋垫”和“做西服”打比方,要说明什么道理?联想集团培养人才的第一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什么意思呢?就是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裁缝师有相同的道理。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做西服。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八)欣赏左边这幅题为“父子”的漫画,道理道理二、阅读与理解:(27分)(一)鱼我所欲也(片段)(14分)(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6、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1)鱼,我所欲也()(2)故不为苟得也()(3)向为身死而不受()(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2、依课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缺漏的句子,并翻译这句话:3分所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1)段作者以___________方法,引出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第(2)段从什么角度论证论点?请简要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