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应试指南经络腧穴学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应试指南经络腧穴学

ID:15999858

大小:146.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8-07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应试指南经络腧穴学_第1页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应试指南经络腧穴学_第2页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应试指南经络腧穴学_第3页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应试指南经络腧穴学_第4页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应试指南经络腧穴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应试指南经络腧穴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应试指南《经络腧穴学》第一单元经络概述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要点一】十二经脉的名称【要点解析】十二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要点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要点解析】1.四肢部:阴经在四肢内侧,从前向后,分别是太阴、厥阴、少阴。阳经在四肢外侧,从前向后,分别是阳明、少阳、太阳。其中手三阴分布于上肢内侧,从前向后,分别是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手三阳分布于上肢外侧,从前向后,分别是手阳明、手少阳

2、、手太阳;足三阳分布于下肢前侧、外侧,从前向后,分别是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足三阴分布于下肢内侧,从前向后,分别是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其中内踝尖上8寸以下,从前向后是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2.头面部:阳经经脉皆上头面。其中手、足阳明经在面部,手足少阳经在头侧,足太阳经在后头及头顶,手太阳经在颊部。3.颈项部:从前向后依次为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4.躯干部:足少阴肾经在胸腹第一侧线(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足阳明胃经在胸腹第二侧线(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

3、太阴脾经在胸腹第三侧线(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足厥阴肝经在胁肋部,足少阳胆经在胁腰部,足太阳膀胱经在背、腰、骶部。【要点三】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要点解析】十二经脉中阴阳两经之间有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要点四】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要点解析】1.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2.十

4、二经脉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相表里)在手足末端衔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接,阴经与阴经(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细目二:奇经八脉【要点一】奇经八脉的名称【要点解析】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8条经脉。【要点二】奇经八脉的功能【要点解析】奇经八脉主要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的调节作用。其中任脉具有调节诸阴经经气的作用,被称为“阴脉之海”。督脉具有调节诸阳经经气的作用,被称为“阳脉之海”。冲脉具有溢蓄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被称为“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具有约束诸经的作用。阴跷脉和阳跷脉具有

5、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的功能。阴维脉主一身之里,阳维脉主一身之表,分别调节六阴经脉和六阳经脉的经气,以维持阴阳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细目三:十五络脉【要点】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要点解析】十二经脉的络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从本经的络穴分出后,均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任脉的络脉散布于腹部;督脉的络脉散布于头部;脾的大络散布于胸胁部。细目四: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要点一】经络的作用 【要点解析】1.沟通内外,网络全身。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3.抗御病邪,反映证候。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要点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要点解析】经络理论的临床运用可体

6、现在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诊断方面的运用为经络诊法和分经辨证,是根据经络来切脉,诊察体表和辨别证候;治疗方面的运用为循经取穴和药物归经,即根据经络来选取腧穴或选择不同治法及药物。第二单元腧穴概述细目一:腧穴的分类【要点一】十四经穴【要点解析】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总共361个。其中分布在十二经脉上的,被称为双穴,共309个;分布在任、督二脉上的,被称为单穴,共52个。【要点二】奇穴【要点解析】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而在历代文献中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中的一类腧穴。【要点三】阿是穴【要点解析】又称天应穴、不定穴。这

7、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根据患者疼痛或敏感的反应部位来定穴。细目二: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要点一】腧穴的作用【要点解析】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传输出入的特殊部位,其作用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1.诊断作用:腧穴有反映病证、协助诊断的作用。如指压背俞穴、募穴等,可以通过观察腧穴的压痛、过敏、肿胀等来协助诊断。2.治疗作用: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以下3个:邻近作用(如眼区的穴位可以治疗眼病);远道作用(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除具有邻近作用外,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

8、位的病证);整体作用(某些腧穴有整体性的调治作用,如天枢对于便秘和泄泻的调整作用)。【要点二】主治规律【要点解析】1.分经主治规律:十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