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必修二专题三——必修三专题三) (1)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必修二专题三——必修三专题三) (1)

ID:16000905

大小:61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07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必修二专题三——必修三专题三) (1)_第1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必修二专题三——必修三专题三) (1)_第2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必修二专题三——必修三专题三) (1)_第3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必修二专题三——必修三专题三) (1)_第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必修二专题三——必修三专题三) (1)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条目(必修二专题三——必修三专题三)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ab)1.完成时间:1956年底(从1953年开始起)。2.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大改造”)。3.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4.意义: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中共八大的召开:(ab)1.时间:1956年2.主要内容:⑴分析了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

2、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⑵提出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b)——时间:1958年1.出现原因:⑴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上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⑵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发展速度。⑶“左”倾错误的逐步发展。2.特点: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

3、左”倾错误。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四、“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b)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20世纪70年代,中国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3.启示: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一、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c)⑴过程:安徽凤阳小岗村自

4、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全国推广。⑵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⑶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国营企业改革(了解即可)二、对外开放格局:(bb)20人民版必修二1.形成:①1980年设立4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②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浙江省有宁波和温州):③1985年起,开辟四个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

5、经济特区。④1990年,开放浦东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p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bd)1.过程:⑴解放思想: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了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⑵提

6、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⑶搭框架、具体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⑷认识深化:1997年中共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作了阐述(如: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这是中共在探

7、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2.意义:⑴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⑵2007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1978年增长了近14倍,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⑶为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奠定了基础。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20人民版必修二▲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ab)▲中国服饰变化的总体趋势:由拘谨、保守、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