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离子掺杂ba_2gdf_7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

稀土离子掺杂ba_2gdf_7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

ID:1600286

大小:1.69 M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2

稀土离子掺杂ba_2gdf_7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_第1页
稀土离子掺杂ba_2gdf_7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_第2页
稀土离子掺杂ba_2gdf_7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_第3页
稀土离子掺杂ba_2gdf_7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_第4页
稀土离子掺杂ba_2gdf_7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稀土离子掺杂ba_2gdf_7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6期Vol.32No.6中国稀土学报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RAREEARTHS2014年12月Dec.2014稀土离子掺杂Ba2GdF7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马乌吉斯古楞1,阿斯娜1,德格吉呼1,2,3*(1.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3.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稀土

2、离子掺杂的立方相Ba2GdF7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物相,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分析了样品的形貌、尺寸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单分散的、其平均尺寸为14nm,立方相结构的Ba2GdF7纳米颗粒。在980nm红外光激发下Ba2GdF7:Yb0.2Er0.04纳米颗粒分别发射来自于Er3+离子2H11/2→4I15/2,4S3/2→4I15/2光跃迁的绿光和4F9/2→4I15/2光跃迁的红光发射。关键词:Ba2GdF7;上转

3、换发光;立方相;稀土中图分类号:O4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343(2014)06-0664-06近几十年来,关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特别是稀土离子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备受研究者的关注[1]。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是一种以近红外光或红外光等长波、低能激发光为光源,发射短波、高能的紫外或可见光的特殊发光材料[2]。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在三维显示器、激光器件如:Ba2YF8,Ba2GdF7中激活剂或敏化剂被掺入的结构单元不仅仅是YF8多面体还有BaF12多面体单元。故在这些基质材料中

4、掺入的敏化剂/激活剂的浓度大一些,发光离子之间的相对距离短一些,从而有可能提高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随之可能提高发光效率[2,10]。最近出现了将具有立方相结及荧光成像等领域早已得到应用,也正向其他新兴领域扩展[3]。由于上转换发光材料对基质材料构的Ba2GdF7作为上转换发光基质的报道[10]。但3+的选择性高,所选择的基质材料既要具有声子能量低和高的发光效率,又要确保光透过性[4]。在各种基质材料,如稀土氟化物、稀土氧化物、磷酸盐和钒酸盐[5~8]中氟化物基质不仅能够满足上述对基质材料的要求又能

5、减少无辐射跃迁而产生的能量损失,因而成为较理想的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1,8]。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稀土掺杂碱金属氟[1,3,5,9]是,以Ba2GdF7作为基质,共掺稀土离子Yb/Er3+的研究至今较少。众所周知,Gd3+离子具有顺磁性,这种特殊性质使它的化合物具有生物多模态性能。因此,合成Ba2GdF7纳米颗粒在基础研究和生物多模态应用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3,7,9]。本文采用热分解法合成了以Ba2GdF7作为基质,Yb3+作为敏化剂,Yb3+和Er3+共掺杂的立方3+化物的文献,如:NaYF4,N

6、aGdF4等。这些相Ba2GdF7:Yb0.2Er0.04纳米颗粒,并对Yb和纳米晶体结构中激活剂或敏化剂被掺入的结构单Er3+在BaGdF纳米颗粒中独特的上转换发光及27元是唯一的YF8多面体,而ⅡA/Ln族复合氟化物,跃迁机制进行了研究。收稿日期:2014-09-01;修订日期:2014-09-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261016),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IOSKL2013KF08),内蒙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MS0209,2013MS0218

7、)资助作者简介:马乌吉斯古楞(1989-),女,蒙古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稀土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通讯联系人(E-mail:degjh@imnu.edu.cn)DOI:10.11785/S1000-4343.201406046期马乌吉斯古楞等稀土离子掺杂Ba2GdF7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6651实验1.1仪器与表征方法氧化铒(Er2O3,99.99%)、氧化镱(Yb2O3,99.99%)、氧化钆(Gd2O3,99%)、碳酸钡(Ba-CO3,99.99%)、油酸(OA,化学纯)和三氟乙酸

8、(CF3COOH,99%)均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十八烯(ODE,工业纯)购于Sigma-Aldrich。无水乙醇、环己烷(天津市科盟化工工贸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对本实验使用的所有试剂均未提纯和净化。RE=1mmol),OA(15mmol),ODE(15mmol)和Ba(CF3COO)2(1.5mmol),搅拌均匀,在氩气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10℃反应1h,随后缓慢升高至310℃反应2h。反应完成时将体系冷却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