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

ID:16011381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_第1页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_第2页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_第3页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归纳整理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现将有关要点归纳如下:⑴不能“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但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需要和保留物质反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

2、质。⑵“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⑶不污染环境。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⑷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⑴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⑵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⑶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二、分离与提纯的主要方法1、物理方法:(1)过滤法:①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②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2)结晶法:①蒸发结晶②冷却结晶(3)吸附法:2、化学方法

3、:(1)化气法: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例如:除Na2SO4中Na2CO3(2)沉淀法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例如:除去NaCl中的Na2SO4(1)置换法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例如:除FeSO4中的CuSO4(2)溶解法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例如:除C粉中的CuO粉(3)加热法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例如:除CaO中的CaCO3(4)转化法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主要成分。例如:除CO2中的CO三、习题讲解(一)、选择题1、要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HCl,加入过量下列物质,其中最合理的是()A.CaCO3B.Ca(OH

4、)2C.CaOD.AgNO32、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分离的一组混合物的是()A.酒精和水B.氯化钠和碳酸钠C.碳酸钙和二氧化锰D.碳酸钙和氯化钠3、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ACO2(H2O)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BCu(CuO)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CNa2SO4(Na2CO3)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DFeCl2(CuCl2)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4、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方法ACO2CO通过足量NaOH溶液,并

5、干燥BH2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CN2O2通过炽热的木炭DNaOH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l5、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lA.CaO(Ca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lB.CO2(CO):在氧气中点燃lC.H2(HCl、H2O):通过盛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lD.N2(O2、H2O):先通过加热的铜网,再通过盛有浓盐酸的洗气瓶二、填空题l1、选择一种试剂(适量)除去下列括号中的杂质(填化学式):l(1)铜粉(锌粉)_______l(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______l(3

6、)盐酸(硫酸)_______(4)硝酸亚铁(硝酸银)___2.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N2、CO2和水蒸气,把该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灼热的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和浓硫酸,最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三、简答题l1、如何才能除去混合在N2中的O2,得到N2?l2、怎样用两种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锌粉?3、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的KNO3,得到NaCl固体?4、如何除去KNO3溶液中的NaCl,得到KNO3固体l5、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l根据流程图回答:l(1

7、)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加入的试剂A是_________,沉淀是_________;l(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3)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