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

《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

ID:16025554

大小:149.50 KB

页数:132页

时间:2018-08-07

《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1页
《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2页
《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3页
《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4页
《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下文是关于《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下文是关于《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下文是关于《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2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下文是关于《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下文是关于《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3、景物形象]《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下文是关于《江陵使至汝州》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陵使至汝州①王建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②离家麦熟还。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颍川很近。②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天气晴朗,麦子一片金黄,山峰青如染出,轮廓鲜明。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题大庾岭①北驿(唐)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①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

6、概括并简要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绘了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江上潮水下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昏暗不明,瘴气弥漫,暮色渐浓。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宋)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漫,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声声写尽湘波绿”写筝曲之妙;“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年轻秀美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也写弹筝女的心声;“当筵秋水漫,玉柱斜飞雁”“春山眉黛低”含蓄地写出弹筝女的神态和表情。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5.阅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