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3章---章末知识整合

必修3 第3章---章末知识整合

ID:16026861

大小:374.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8-07

必修3  第3章---章末知识整合_第1页
必修3  第3章---章末知识整合_第2页
必修3  第3章---章末知识整合_第3页
必修3  第3章---章末知识整合_第4页
必修3  第3章---章末知识整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3 第3章---章末知识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章末知识整合板块一 易错集训营◆易错知识◆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性)决定的;而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重力)引起的。生长素浓度低时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浓度高时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纠错体验◆1.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B.具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过低而不生长C.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D.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植物

2、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也含乙烯。在具有顶端优势的枝条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植物的向光性现象只说明生长素促进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C2.(2011·南开模拟)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B.扦插时,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易生根成活,主要因为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受到抑制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的浓度越

3、低,促进生长作用越强【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有无光照和光照方向都无关。扦插时,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易生根成活,主要因为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生根。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受到抵制。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于最适浓度范围,随生长素的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答案】B3.(2011·哈尔滨九中模拟)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C.脱落酸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最多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

4、同调节【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有关内容,植物激素种类比较多,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最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而不是单一某种激素的作用。【答案】B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B.生长素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D.用

5、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可获得四倍体无籽番茄【解析】诱导二倍体番茄染色体加倍成为四倍体的是秋水仙素,不是生长素。【答案】D5.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物质是()A.2,4-D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有关知识,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并且在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四个选项中A项不属于植物激素,而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答案】A板块二 专题大讲堂课题十 生物实验题的高分技巧实验综合题常常综合考查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相关问题,所以

6、能够全面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实验综合题是高考生物试题中的重点,所占分值较大,因此,“得实验者得高分”是不争的事实。解答生物实验题要掌握以下技巧:1.解实验题的思路(1)读题,明确目的;(2)确定题型,如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3)确定题目要求,如已知条件有哪些、答什么(防漏答)(特别要注意题干括号中的内容);(4)确定实验原理;(5)分析实验材料和用具的作用(特别要分析装置图);(6)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观察指标,并注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应设置怎样的对照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7、;(7)组织实验步骤,打草稿;(8)检查。2.明确实验目的,准确分析变量分析变量是实验设计与分析的关键步骤。解答实验题时,通过阅读题目,从实验题目或要求中获得自变量,再从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方面,包括材料、药品用量、器材、环境条件等,确定并排除无关变量,对于不能排除的无关变量,可设置对照组予以平衡,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是实验需要观察、测量、记录的内容。3.科学设置对照,确保结果准确在实验中,设置对照能排除无关变量所造成的实验误差,有助于得出可靠、真实的结果或结论。在实际中常采用加、减法原理。“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8、是指与常态相比较,人为地增加或减少某种影响因素的原理。例如,在探究不同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影响的实验中,为控制pH,调节酸碱度,人为地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相对于蒸馏水来说就是加法原理。再如,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和发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