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ID:16030584

大小:49.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8-07

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_第1页
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_第2页
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_第3页
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_第4页
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摘要:除了传统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外,上市公司还可通过操纵真实经营活动来实现盈余目标——即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大多偏离了公司的最优经营策略,并将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和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最终损害上市公司的价值成长。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证明真实盈余管理确实存在,而目前学术界仍花大部分精力研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不足。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一、引言真实

2、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摘要:除了传统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外,上市公司还可通过操纵真实经营活动来实现盈余目标——即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大多偏离了公司的最优经营策略,并将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和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最终损害上市公司的价值成长。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证明真实盈余管理确实存在,而目前学术界仍花大部分精力研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不足。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一、引言真实盈余

3、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摘要:除了传统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外,上市公司还可通过操纵真实经营活动来实现盈余目标——即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大多偏离了公司的最优经营策略,并将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和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最终损害上市公司的价值成长。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证明真实盈余管理确实存在,而目前学术界仍花大部分精力研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不足。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一、引言真实盈余管理

4、:国内外研究综述  摘要:除了传统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外,上市公司还可通过操纵真实经营活动来实现盈余目标——即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大多偏离了公司的最优经营策略,并将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和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最终损害上市公司的价值成长。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证明真实盈余管理确实存在,而目前学术界仍花大部分精力研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不足。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一、引言  学术界的许多

5、研究已经证明上市公司经理人为了实现各种目的,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操纵盈余的手段虽有许多种,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会计造假、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传统的盈余管理主要指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即公司经理人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来操纵应计利润,从而操纵盈余。这一类盈余管理的手段虽然实现了经理人的收益目标,但未对上市公司的真实现金流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其本质上并未改变上市公司的经营策略。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指经理人通过操纵公司的真实经营活动,影响真实现金流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如削减酌量费用等)。二者虽然都能

6、达到经理人盈余管理的目的,但是由于后者真实影响了公司的经营行为且可选择的手段更多、更为隐蔽,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二、真实盈余管理:国外研究综述  早在1989年,Schipper就首次指出盈余管理应囊括真实盈余管理。她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对外公布财报过程中,有目的的干预行为,以获得一定的私人收益的行为......将这一定义稍加扩展,通过适时性财务决策来改变报告收益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是属于盈余管理的范畴”。虽然早有学者这样指出,学术界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仍侧重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而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却停滞

7、了很多年,直到本世纪初才有了新的发展。究其原因,大概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自由裁决权,由于会计准则存在漏洞、监督不利、内控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公司经理人通过操纵应计利润来操纵盈余的空间较大。随着安然、世通等会计丑闻的不断出现,美国于2002年颁布萨班斯法案,这一法案的公布使得经理人通过会计造假或操纵应计利润的手段来操纵盈余的空间变小,并迫使经理人越来越多地通过其他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从实证会计的角度来说,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实证模型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为后续学者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

8、石;而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模型直到2006年才由Roychowdhury系统提出,此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才得以不断发展。  (一)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真实盈余管理系统性的研究始于2006年,在此之前,学术界对上市公司经理人操纵真实经营活动来实现盈余管理目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投资行为。Dechow&Sloan(1991)研究了高层管理者任期即将结束时经理人的行为,结果发现高层管理者倾向于在其退休前削减公司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