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夏天的天气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夏天的天气

ID:16034115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夏天的天气_第1页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夏天的天气_第2页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夏天的天气_第3页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夏天的天气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夏天的天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夏天的天气、一、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介:1、形成和结构赤道附近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向南北两侧流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变成纬向气流,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集下沉,在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由于海陆热力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带常分裂成几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主要位于海洋上,常年存在,夏季增强。北太平洋副高多呈东西扁长形状,夏季有时是一个中心,位置在夏威夷群岛附近,故又称为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为东、西两个大单体,分别称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天气的是北太平洋副热带高

2、压西部的高压脊或着高压单体,统称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除在盛夏时偶呈南北狭长形状外,一般呈东西向的椭圆形。2、位置和范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系统是个“庞然大物”,范围很大,在南北方向上往往有1000多千米,约跨10个纬度,在东西方向上可达3000—4000千米以上,系统从地面到200hPa等压面(相当12千米)高空都表现得很清楚。7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强度达1027hPa,比冬季位置偏北偏西,势力也强,其活动位置有多年变化:有的年份偏向平均位置的东南,有的年份偏向平均位置的西北,这种中心位置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东

3、亚甚至全球性气候振动。3、气候特征在副热带高压的内部,由于空气下沉增温的缘故,地面炎热,日照强,少云,大气稳定,气候干燥。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面是中纬西风气流,西北侧边沿,是偏南暖湿气流(即夏季风)与北方南下冷空交绥的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有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形成极锋雨带,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强降雨带。这条雨带大致呈东西向,距离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南北宽约200—300千米,东西长却可达2000千米左右,梅雨季节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向东一直可以伸展到日本,使得日本的梅雨也很明显。西北太平

4、洋副高是天气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与热带气旋、江淮梅雨、暴雨以及持续性高温干旱天气关系极为密切。它随着季节变化北抬或南移,西进或东撤,其位置、强弱的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活动、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二、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和极锋雨带的移动规律       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自夏至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副高西北的极锋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移动。根据500hPa等压面(相当5500米)的分析,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随着季

5、节转暖,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4、5月,副高脊线在15°—20°N,极锋雨带4月在华南登陆,5月到南岭。6月中旬,副高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越过20°N,在20°—25°N间徘徊;极锋雨带到达长江流域,形成梅雨,此时华南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7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出现第二次北跳,脊线迅速跳过25°N,以后摆动于25°—30°N之间,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高温伏旱天气开始,黄淮地区受极锋雨带影响进入雨季,华南地区则因为赤道辐合带的北上,热带气旋、台风明显活跃,进入第二汛期,即“后汛期”。7月底至8月初,副高脊线出现第三次北跳,跨

6、过30°N到达最北位置并在此停留,华北、东北进入雨季。8月下旬,伴随着较强冷空气的南下,西北太平洋副高势力的减弱,脊线开始自北向南迅速撤退;9月上旬脊线第一次回撤到25°N附近,我国自北向南先后转为秋高气爽的天气。10月上旬副高脊线回撤到20°N以南地区,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表现出稳定少动、缓慢移动和跳跃三种形式,而且在北进过程中有暂时南退,在南退过程中有短暂北进的南北振荡现象;同时,北进过程持续的时间较久、移动速度较缓,而南退过程经历时间较短、移动速度较快。上述

7、西北太平洋副高季节性变动的一般规律,在个别年份可能有明显出入,有的年份北跳的时间早,有的年份北跳的时间迟。          回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夏天的天气三、西北太平洋副高与夏季风强弱的关系季风指数是衡量季风强弱的一个标准,对研究季风年际变也十分有效,因此关于季风指数的定义是目前气象气候上季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都对东亚季风指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诸多定义,但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东亚夏季风指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某一指数而言,它只能反映东亚夏季风变

8、化的某些方面特征。实际上,东亚地区夏季气候异常的变化是在大尺度的环流异常背景下发生的,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主要是受到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的影响,并且受到热带海洋,特别是西太平洋的热状况影响。根据一些学者定义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副高的强弱与夏季风强弱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高指数时,对应着强夏季风状态,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东亚地区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