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ID:16039577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7

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_第1页
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_第2页
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_第3页
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_第4页
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学生姓名:郁军学号:20073363学院:药学院专业方向:中药学班级:2007级1班指导教师:孙鹏论文完成日期:2011年6月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书本人声明:本人郁军(学号:20073363)所提交的毕业论文《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是本人在指导教师孙鹏老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论文作者:(签字)时间:2011年6月日

2、指导教师已阅:(签字)时间:2011年6月日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是本人郁军(学号:20073363)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孙鹏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可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集》(非正式出版)。论文作者:(签字)时间:2011年6月日指导教师已阅:(签字)时间:2011年6月日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郁军(2007级中药专业一班学号:20073363)[摘要]查阅近10年来文献,对香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整理回顾

3、,发现,挥发油为其主要分,且挥发油又以倍半萜为主。并综述了香附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关键词]香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ProgressofchemicalcomponentsandpharmacologicalresearchinNutgrassgalingalerhizome[Abstract]Accesstonearly10yearstotheliterature,attachthechemicalcomponents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offinishingthereview,naphthaasitsma

4、inpoints,andagainattimesvolatilehalfterpeneprimarily.Weresummarized,andtheincensetothecentralnervoussystemwithdigestivesystem,cardiovascularsystem,pharmacologicaleffectsandotheraspects.[Keywords]nutgrassgalingalerhizome;Chemical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effects.香附,异名雀头香、莎草根等,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秋季采

5、挖,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撩后直接晒干。主产于山东、浙江、湖南、河南等地。本品味辛、微苦、微甘、平[1]。归肝、脾、三焦经。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之功效[2]。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已有较多关于香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文献记载,本文将对其进行述。1化学成分香附含有的化学成分较多。主要含挥发油等成分,此外,还有黄酮类、糖类、生物碱、酚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尤其成都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卢先明教授[3]曾对香附的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对其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化合物1:橙黄色针晶,mp207~209℃,易溶于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等。H-NMR(CDCl3)ppm

6、:2.45(3H,s,-CH3),3.94(3H,s,-OCH3),6.68(1H,d,H-7),7.07(1H,brs,H-2),7.36(1H,d,H-5),7.62(1H,brs,H-4),12.11(1H,s,-OH),12.31(1H,s,-OH);C-NMR(CDCl3)ppm:22.1(-CH3),56.0(-OCH3),165.2(C-1),124.5(C-2),148.4(C-3),121.2(C-4),108.2(C-5),166.5(C-6),106.7(C-7),162.5(C-8),190.8(C-9),182.0(C-10),135.2(C-11),11

7、0.2(C-12),113.7(C-13),133.2(C-14).EI2MS(m/z):284(M+),267,255,241,226,213,198,185,167。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大黄素甲醚[4]数据一致,故确定化合物1为大黄素甲醚(Physcion)。化合物2:白色无定形固体,溴酚蓝反应呈阳性,mp68~70℃,溶于乙醚、氯仿。1H-NMR(CDCl3)δppm:0.88(3H,t)为长直链烷基末端甲基质子信号,1.25(24H,m)为值相近的12个亚甲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