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教材全解

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教材全解

ID:16045522

大小:555.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08-07

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教材全解_第1页
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教材全解_第2页
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教材全解_第3页
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教材全解_第4页
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教材全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教材全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原野放歌【单元导引】大漠黄沙,军旅苦寒,生态严酷,苦难忧患……这样的景观,这样的生存状况,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赏心悦目。但离了它们,我们的心灵就会是不健全的,就会是贫乏的、孱弱的。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就是为了在艺术家们的引领下,从这些看来是不美的,甚至是丑陋的、苦难的生存环境中,激发出我们内心优美的、强悍的、刚健的情操来。【课文聚焦】吟唱《敕勒歌》,你将领略到北国草原的苍茫辽阔、富饶壮丽,感悟到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那方水土的热爱之情。在《静默草原》中,你将领略到作者鲍尔吉·原野对草原的独特感悟和他对生命

2、的富有哲理性的感叹。王之涣的《凉州词》,写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壮;在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我们更能体会到戍边将士杀敌报国的豪迈之情;吟诵王维的《使至塞上》,你定会为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惊异不已;走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你不但会领略到塞外奇寒壮丽的风景,还必将会为那种环境下的友情唏嘘不已。在女作家楚楚的《草原散章》中,你将会欣赏到完全欣赏到一个女性化的草原,亦真亦幻,美不胜收。而乔良的《高原,我的中国色》,则把你带入一个完全男人化的世界,横亘千古,跨越古今,粗犷、剽悍,让你感受到

3、一种豪迈的激越的东西在你的血管中流淌。在《悟沙》中,随着作者刘元举对黄沙情感的起伏变化,你会体悟到他对自然现象独特的人文解读。本单元的“‘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讲引领你认识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的情感之美,并学会怎样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学练建议】1.把握中心句,能结合语境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2.体会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不同写作风格,学会感受、欣赏不同风格的美。3.理解文章不同的抒情方式,并能运用到平日的练笔和写作中去。4.通过多个渠道,搜集有关沙漠、草原等方面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第九课敕勒歌【课前导入】1.课文目标(1)积累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2)疏通文意,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难点)2.背景知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3.相关链接《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字词备

5、份】1.重点字敕勒(chì)穹庐(qióng)2.形近字敕(chì)敕勒歌笼(lóng)笼盖剌(là)乖剌刺(cì)刺刀茏(lóng)葱茏3.通假字风吹草低见牛羊“见”通“现”,显露,出现。【课文详解】句段详解敕勒川(1),阴山(2)下。句解:点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明了敕勒川的地点。天似穹庐(3),笼盖四野(4)。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句解:运用比喻的修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辞,写出大草原坦荡辽阔的总词解:(1)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轮廓。在现在的甘肃、内

6、蒙一带。川,平川、平原。(2)阴山:一条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3)穹庐,:蒙古包。(4)笼盖四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天苍苍(5), 野茫茫(6),风吹草低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见牛羊(7)。句解:全文的点睛之笔。写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出了这里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词解:(5)天苍苍:苍,青,天苍苍,天景象。蓝蓝的。(6)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7)见:显露,露出来。综合分析1.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答: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

7、将“天空”比为“穹庐”。这样做比,很具有民族特点,使当地人民唱起来有一种亲近感,能引起美好的情感。2.这首民歌的最后一句从结构上来说,用了什么写法?答:从结构上来说,这一句是双重的反衬:一是广阔无垠、大面积的空白的天空,与微露的牛羊之间的对比;二是从苍凉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整体归纳】1.结构图示地理位置:阴山下天空:似穹庐敕勒歌特点热爱家乡草原:茫茫热爱生活水草丰茂,牛羊肥壮2.主题思想这首北朝民歌,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3.重点研读“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是整首民歌的点睛之笔,请你从写法和内容两方面,对这一句做一下简要赏析。明确:“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4.写作借鉴这首民歌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