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5物质的溶解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5物质的溶解

ID:16045576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7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5物质的溶解_第1页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5物质的溶解_第2页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5物质的溶解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5物质的溶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5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会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了解溶液的浓、稀跟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联系。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组内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笔记本、纸、笔。     2.教学器材:小烧杯1个、大烧杯1个(盛有⅓杯冷水约10℃左右)、石棉网1块、玻璃棒1根、药匙

2、1把、酒精灯1盏、铁三脚架1个、试管3支(长18cmHФ1.8cm)、手纸、火柴、托盘天平(带称量纸、带砝码盒)、量筒(10毫升)1只、温度计(0~100℃)1支。  蒸馏水、蔗糖固体、熟石灰粉末、硫酸铜晶体。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取一只杯子放1~2小勺蔗糖(或果珍),倒上开水,用勺子搅拌,过一会儿蔗糖(或果珍)就不见了。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不停地向这杯糖水(或果珍水)继续加入蔗糖(或果珍),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学生分组实验:如图(课本P31图 1-65硫酸铜的

3、溶解)所示,装配好仪器。在烧杯中加入20毫升水,用酒精灯加热至约70℃。往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晶体,每次加一药匙,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硫酸铜晶体不能继续溶解为止。  老师:这个现象,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一定数量的水,溶解硫酸铜的数量是有限的。  学生:硫酸铜不能无限制的在水中溶解。  学生:20毫升70℃的水是不能无限制的溶解硫酸铜晶体的。  老师:三个组的同学代表回答的都非常好。那么,哪个组谁能说说什么是饱和溶液呢?  学生:就是像刚做过实验的溶液,我们认为那就是饱和溶液。  学生:就是吃饱了,不能再吃(溶质)的溶液。  学生:有固体

4、不溶解的溶液。  老师:刚才三位同学的回答,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溶液中有不能再溶解的溶质了”,我们就把这样的溶液称之为饱和溶液。反之“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我们就把这样的溶液称之为不饱和溶液(板书:“饱和溶液—不能溶解溶质”和“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取一组刚才分组实验用过的带有不溶晶体的硫酸铜溶液,接着加热至约90~95℃,停止加热。  老师: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硫酸铜晶体不见了。刚才同学说这个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现在这个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呢?回答时请说出你们的根据。  学生

5、:我们认为这时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根据是溶质没有了。(全班同学都同意该同学的看法)  老师:一个溶液它是否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凭我们的肉眼能否作出判断呢?  我把另外一组硫酸铜饱和溶液(带有溶质)的上层清液取少量倒入一支试管里,我们若没有看到它是从哪来的,与烧杯中的溶液比较,你能否分得出谁是饱和溶液谁是不饱和溶液?那么,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凭肉眼看应当可以,颜色深的那个是饱和溶液,浅的那个是不饱和溶液。  学生:刚才您倒出来的那个溶液是饱和溶液,不然,

6、您再倒回去看看。  学生:可不可以加点硫酸铜固体,看看哪个能溶解。  老师:第一个同学的意见是凭肉眼可以,主要是根据溶液的颜色来分。  学生分组实验:下面请各组同学,把自己组里饱和硫酸铜溶液的上层清液取2毫升于试管中,并置于大烧杯的冷水中,稍等一会儿,观察现象(重点观察溶液的颜色变浅了)。    老师:这个实验的现象与第一个同学的说法产生了矛盾。因此说,凭肉眼是不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区分开的。第二个同学让我把取出的饱和溶液再倒回去,那溶质肯定不溶。我很同意第三个同学的意见,就是取少量固体,分别加入两溶液中,看固体能溶解的则是不饱和溶液

7、,不能溶解的则是饱和溶液。这也是检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板书:两者的检验方法—加入溶质比较)。刚才的分组实验的现象,还说明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说明是在什么温度下才有意义(板书:两者的讨论前提—温度)。下面的问题是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溶液中,有的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的溶质,称为稀溶液。那么,它们与饱和溶液的关系如何呢?  学生分组实验: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0毫升水,然后,在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10克蔗糖和0.2克熟石灰,振荡后,静置片刻。观

8、察现象。  老师:说说你们看到的现象。  学生:熟石灰的溶液中,溶质很少,但溶解的不多  学生:蔗糖在水中溶解的数量比熟石灰要多,溶液比熟石灰的溶液要浓,经检验溶液还未达到饱和。  老师:刚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