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事件与议题设置

媒介事件与议题设置

ID:16057329

大小:237.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07

媒介事件与议题设置_第1页
媒介事件与议题设置_第2页
媒介事件与议题设置_第3页
媒介事件与议题设置_第4页
媒介事件与议题设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媒介事件与议题设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讲媒介事件与议题设置1、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2、陆幼青和他的《死亡日记》3、孤独的漂泊者:余纯顺1、议题设置理论的缘起“议题设置功能”理论:正式提出这一观点的研究者,是美国的麦考姆斯和肖。1968年总统选举期间,他们在北卡罗莱纳州某个小镇进行了一项调查。首先,向1000名尚未决定投票给谁的调查对象提问:作为选民,心目中与选举有关的重要议题是什么?接着,对当地媒介的政治报道作内容分析;最后,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表明,被媒介反复强调的议题,与选民们重视的议题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对应关系。按他们的说法,“某些话题或争论的焦点,如果被大众媒介强调,它们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显著性也会随之增长”,

2、这就是现代大众媒介最突出的作用--------“议题设置功能”。1972年,他们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于世,发表了题为“大众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的论文(载美国《舆论学》季刊)。对议题设置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具体体现,要分正面和反面来认识。如在我国,文革期间,这种功能就得到了负面发挥,起到了负面作用。在现代社会,这种功能经常在媒体上得到应用,有很大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公众对社会实况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媒体,媒体所选择的议题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形式构建着受众头脑中的世界。“现代传媒首要的文化功能,便是选择建构‘社会知识’和社会影像。大众是通过传媒建构的这类知识和影像来认知世界,来体味曾经经历过

3、的现实生活。”议题设置的理论认为,媒体能够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伯纳德·科恩就指出:“在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人民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2、议题设置与媒介事件媒介事件是大众传播媒介议题设置功能的集中体现。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这一事件主要是由媒体发起、策划,或在其进行过程中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认为这样的“伪新闻事件”就是媒介事件。当一个事件为传媒所塑造的时候,它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受众的口味是传媒在选择或制造媒介事件最

4、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媒体在迎合受众的同时也在引导着受众关注的重点;由于媒体是媒介事件的制造者和推动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关媒体伦理的质疑。3、陆幼青与《死亡日记》2000年8月3日“榕树下”网站(www.rongshu.com)刊出陆幼青的第一篇日记。8月9日《北京晨报》记者偶然上网看到这一篇日记,于11日在“晨报要闻”中发表了题为《记录生命最后的尊严》的报道,从此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继而全面展开了一场争夺报道话语权的媒介大战,上海、北京、广州等中国最主要城市的主要媒体都在短短三天之内以较大的篇幅进行了集中的报道,至此,议程设置的雏形已初露端倪。陆幼青的“死亡直播”带有很强的新闻价值,

5、促使媒体站在评判者的角度,不仅报道,甚而发掘足够的情节迎合公众的关注、同情甚至猎奇,加以展开这一蕴涵巨大市场潜力的新闻事件。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实话实说》这两个在全国拥有庞大观众群和巨大影响力的栏目对《死亡日记》的采访和参与,终于奠定了其在公众视野中的显著地位。随着越来越多媒体的加入,该事件开始呈现出不同于刚开始媒体介入时的单一色彩,陆幼青“死亡直播”道德争议、《死亡日记》出版悬念、是商业策划还是濒死体验等等问题逐步成为媒介关注的内容。同时,针对媒介在该事件上进行“炒作“的道德非议成为讨论的热点。8月9日《北京晨报》一记者偶然上网看到这一篇日记,经网站编辑联系采访了陆。采访持续了将

6、近两个小时,恐怕是所有媒体中采访时间最长的一次。8月11日《北京晨报》在“晨报要闻”中发表了题为《记录生命最后的尊严》的报道,这是有关陆的第一篇报道。网站编辑回忆说:“《北京晨报》消息发出第二天,我桌上的电话开始响成一片,上海的新闻界似乎突然之间苏醒过来。”第二天,上海《新闻晨报》在头版上以“上海版‘相约星期二’”为题做了图片报道,可能是缺乏第一手资料,报道直接使用了“榕树下”给《死亡日记》设计的一个页面。8月14日《北京青年报》在一直未能与网站编辑和陆本人联系、并取得授权的情况下,以整版篇幅刊发了《身患绝症来日无多面临死亡平静以对日记刻录死亡历程》,并首家刊登《死亡日记》。8月14日,

7、《北京晚报》记者约定在陆家中的采访变成了多达11名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新民晚报》、《新闻晨报》、《青年报》、《上海星期三》、上海电视台,北京的《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等中国最主要城市的主要媒体都在短短三天内以较大的篇幅进行了集中的报道。至此,媒体已经发掘了这一蕴涵巨大新闻市场潜力的事件,并通过突出的报道开始将其纳入公共视野。“榕树下”网站《死亡日记》栏目的访问量迅速增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