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

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

ID:1605736

大小:50.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11-12

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_第1页
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_第2页
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_第3页
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_第4页
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市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根据省政协有关调研要求,我们于7月中旬-8月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桑植、永定、慈利、武陵源所辖的民族乡镇寄宿制学校进行了现场调研与考察走访,并听取了市教育局的专题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关于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市总人口171万,常住人口152万,共辖64个乡镇街道、969个村

2、社区,境内常住土家、苗、白等少数民族人口1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83%。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9个(不含345个乡村教学点)。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共有93所(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41所、独立初中47所、完全中学5所)在校学生约18.5万人。2015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为19.07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25%,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14.3%。2008年以来,通过布局调整、合格学校建设、“全面改薄”等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纵向比较得到较大改善。2014-2015年,投入中央“薄改计划”专项资金1.5亿元,改造了68所学校的127个项目。截止20

3、15年底,已建成合格学校171所。2014-2015年,全市先后落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3318万元和3400万元,受益学生分别为2.7万人和3.1万人。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近年来,虽然市区县各级政府都提出了“教育强市/强区/强县”的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教育上也加大了工作力度,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欠账,以学生“住宿难”的代表的“四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撤点并校”,现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出现办学规模和条件无法适应现实需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寄宿学生人数剧增而导致的“四难”——宿舍紧张“住宿难”、食堂简陋“就餐难”、浴室缺乏“洗

4、澡难”、厕所蹲位不足“如厕难”。如桑植县6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3958名寄宿学生,人均宿舍面积仅有1.32平方米、人均食堂面积只有1.08平方米、人均浴室面积只有0.17平方米,而人均拥有冲水式厕所面积更是为0平方米。在贺龙中学我们看到学生普遍“两人一铺”,人数最多的一间由教室改建的宿舍摆了14架双层床挤了56名男生,全校师生共用一个只有40个蹲位的旱厕,而且距离女生宿舍达300米之远。食堂年久失修、缺桌少凳,学生就餐无处可坐。学生不仅就餐要排队、洗澡也要排队、甚至上厕所都要排队。有的学校对学生“重教轻育、重管轻养”,食宿管理不重视,卫生管理不到位;有的学校食堂自制腌制发酵食材存在严重食

5、品安全隐患;有的学校管理图省事、简单化,将学生宿舍用铁栏关锁形同监狱,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有的学校热水供应不足,学生洗澡成了老大难;有的学校不重视校园内务和环境卫生管理,厕所臭气熏天、肮脏不堪,无处插足,几乎成了被文明遗忘的角落。(二)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以师资“老化”“弱化”为代表的师资队伍“薄弱化”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由于近年来,优质教育资源在客观上与“城市化”同步,导致优质师资纷纷流向县城和市区学校,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留不住人”和“人留、心难留”的现象非常普遍。表现在:一是教师数量不足。如桑植县农村学校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时间没有进过一个新老师。各学校教师队伍普遍缺

6、编25%以上,普遍没有配备校医和专职宿管教师,食堂后勤服务人员也全部是没有编制的临聘人员。在编在岗的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已是疲于应付,生活管理根本无法到位。二是教学质量下降。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年龄偏大、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持续下降,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占45%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0%,师资队伍整体精神面貌不佳,人心不稳。老年教师得过且过,青年教师一心谋回城,即便是特岗教师也是干了一年半载就千方百计往城里调。桑植县2010年后的定向委培师范生,毕业后普遍违约,没有一个回乡任教。三是专业教师十分缺乏,“教非所

7、学”现象十分普遍。音、体、美、理、化、生、地等专业师资普遍稀缺,“学体育的教地理”的跨学科教学“复式教师”,在乡村学校比比皆是早已“见怪不怪”。如此师资,素质教育从何谈起?永定区湖田垭九年制学校,由于当地村民重教的传统,在“撤点并校”的浪潮中,幸存了下来,但是如今,师资“老化”“弱化”现象也十分严重。目前留校的20位老师中,只有5人是在编在岗的老教师,有2人是特岗教师,其余13人均是临时聘请顶岗的代课老师,长此以往,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