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rhg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rhg

ID:16067634

大小:465.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8-07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rhg_第1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rhg_第2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rhg_第3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rhg_第4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rhg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rhg》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anti-inflammatorydrugs概述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中大部分也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虽然化学结构不同,但有共同的作用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酶(COX)活性而减少PG的生物合成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选择性COX-2抑制药磷脂酶A2PLA2血管舒张剂;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

2、收缩,趋化性增强-LT(白三烯)5-脂氧酶环氧化酶COX环内过氧化物TXA2血栓形成血管收缩PGF2PGD2PGE2PGI2血管舒张,痛敏感,血小板解聚AA(花生四烯酸)PAF(血小板活化因子)膜磷脂NSAIDs—血栓素糖皮质激素—COX-1固有型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黏膜血流、胃黏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COX-2诱导型COX类型与作用各种损伤因子细胞因子(IL-1,IL-6,IL-8,TNF)PLA2抑制AACOX-2Prostaglandins,PGs炎症致痛发热细胞膜磷脂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N

3、SAIDs)历史回顾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用柳树皮缓解疼痛1750年:柳树皮治疗“发热”成功1827年;柳树皮中发现了水杨苷,柳树皮苦味苷-“水杨苷1838年:从水杨苷制成水杨酸1860年:用酚合成了水杨酸,开始大量生产1875年:水杨酸钠成功用于治疗风湿热,被称为风湿病的“克星”1898年:德国拜耳公司Hoffman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1952年:保泰松问世,开始使用NSAIDs名称1960年:吲哚乙酸类药物—吲哚美辛上市1971年:JohnVane等发现NSAIDs抑制COX,减少PGs产生的机制。相继推出了

4、丙酸类(布洛芬等)、苯乙酸类(双氯芬酸)、昔康类(吡罗昔康)。1982年JohnVane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奖1991年:Herschman等用分子克隆技术证实了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1998年:根据COX理论研制的两个昔布类特异性COX-2抑制剂相继诞生了塞来昔布——辉瑞公司的西乐葆罗非昔布——默沙东公司的万络2004年9月:因患者服用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万络导致心血管疾病,默沙东公司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撤回万络对COX-1抑制越强,导致消化道和肾脏等不良反应越大对COX-2抑制越强,其抗炎作用越强,心血管副作用越强非选择

5、性COX抑制药主要特点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acid,阿司匹林aspirin)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有胃肠反应和出血倾向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极弱,胃肠反应常见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强效抗炎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邻氨基苯甲酸类双氯芬酸中等强度抗炎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发生轻芳基烷酸类布洛芬一线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烯醇酸类吡罗昔康胃肠反应20%,耳鸣,皮疹美洛昔康胃肠反应轻烷酮类萘丁美酮前体药,肝脏激活,不良反应较少,解热作用显著异丁芬酸类舒林酸前体药,体内转化为磺基代谢物,不良反应中等度选择性COX

6、-2抑制药二芳基吡唑类塞来昔布胃肠系统毒性显著降低二芳基呋喃酮类罗非昔布胃肠系统毒性显著降低共同药理作用☆1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体温正常者几无影响2镇痛作用: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有效;吗啡3抗炎作用:疗效肯定,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及合并症的发生。4其他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肿瘤发生、发作及转移;延缓AD发展等解热作用☆NSAIDs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体温正常者几无影响。这和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不同。通过抑制下丘脑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作用部位: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IL-6,TNFIL6TNFα巨噬细胞细

7、菌内毒素PGE2发热、解热机制镇痛作用☆NSAIDs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痛经有良好镇痛效果;无欣快感和成瘾性。组织损伤或炎症致痛化学物质(缓激肽、PG)局部合成释放痛觉感受器NSAIDs氯丙嗪阿司匹林类别抗精神病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效应抑制体温调节解热机制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抑制PG的合成和释放特点1环境温度低——降温只降发热体温1)环境温度越低,降温越显著不降正常体温2)可降发热、正常体温2高温环境——升温用途人工冬眠疗法(降温)解热吗啡阿司匹林药物类别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部位机制特点用途不良反应直接激

8、动阿片受体抑制炎症局部PG的合成强镇痛中等镇痛各类疼痛慢性钝痛比急性锐痛好组织损伤、炎症引起疼痛慢性钝痛有效创伤剧痛、内脏绞痛无效缓解其他药无效的剧痛易成瘾,呼吸抑制安全性大,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