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 传播学 复习笔记传播学复习

广西师范学院 传播学 复习笔记传播学复习

ID:16068234

大小:13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7

广西师范学院 传播学 复习笔记传播学复习_第1页
广西师范学院 传播学 复习笔记传播学复习_第2页
广西师范学院 传播学 复习笔记传播学复习_第3页
广西师范学院 传播学 复习笔记传播学复习_第4页
广西师范学院 传播学 复习笔记传播学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师范学院 传播学 复习笔记传播学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西师范学院传播学复习笔记传播学题型:1填空(15分)2单选(10分)3名词解释(20分四题)4简答题(30分三题)5论述题(25分两题)1、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概念: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研究的是人类传播、社会传播,而不是自然界的传播现象。)特点: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社区)第三:从传播社会关系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强调了传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

2、有共同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强调传播的永恒性。)2、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的特点;口语传播:人类就可以更加方便地记忆、传递、接受和理解信息,也就可以准确地表达要传播的内容。局限性:1、传递距离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2、声音转瞬即逝,记录性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只能依靠人脑的记忆力。因此口语传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适合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的信息传播。文字传播:1、克服了声音的转瞬即逝,能够把信息长久的保留

3、下来;2、能使信息传递到遥远的远方,打破了声音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3、使人类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印刷传播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上的,印刷意味着人们可以复制文字信息,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正是由于印刷机的出现,现代报刊也在此时诞生。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印刷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直线传播模式和循环模式构成要素:1、传播者;又

4、称信源,在社会传播中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它并不是完全被动的。3、讯息;即传播的内容,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表达完整的讯息,是传受双方互动的介质。2、媒介;又称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现实生活中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话、互联网、大众传播系统5、媒介;即受传者接到传播讯息的反应。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的速度与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不同。1、直线传播模式(1)(2)•(1)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五W模式(拉斯韦尔模式):•谁(

5、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at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简化为图像模式:•传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贡献: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即控制研究(传者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不足:是一个单向的直线模式,忽略了反馈,没有揭示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互动性质。(2)香农和韦弗提出的过程模式•信源发射器噪音接收器信宿•这个模式是用来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但给传播过程研究带来了启发,即噪音的导入

6、,指明传播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会受到干扰。•传播信息有可能并不是传播者的全部意图,传播的信息中不仅仅包括“有效信息”,还包括噪音引起的“冗余”信息。•不足:这是一个单向传播模式,容易将传者与受者关系固定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既是传者也是受者;而且缺乏反馈要素,并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2、双向传播模式(循环模式)•1954年施拉姆提出了新的过程模式讯息编码者译码者释码者释码者译码者编码者讯息(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释码者

7、:执行解释意义的功能该模式呈现出的特点•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相互替换角色,•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如人际传播中的情况。(2)德弗勒德互动过程模式传媒设施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噪音信宿接收器信道发射器信源反馈设施特点第一,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第二,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第三,但这个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它过于理想化,在这个模式中唯一提到的一个外部因素是噪音,但实际上影响传播过程的因素有外部和内部因素

8、,仅用噪音来表达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大众传播中。如:对于同样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会有不同的报道。为什么?对单向传播模式以及双向循环模式的总结•以上所介绍的模式它们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而不是宏观的、综合的传播过程;此外,这种研究模式目的是揭示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并不重视对过程以外的因素的考察。•传播过程不是孤立的,许许多多的外部因素和条件都会对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考察传播过程不仅要微观的考察,同时也要进行宏观的综合考察。4、传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