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卵石地层盾构穿越建筑物

砂卵石地层盾构穿越建筑物

ID:16080654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砂卵石地层盾构穿越建筑物_第1页
砂卵石地层盾构穿越建筑物_第2页
砂卵石地层盾构穿越建筑物_第3页
砂卵石地层盾构穿越建筑物_第4页
资源描述:

《砂卵石地层盾构穿越建筑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砂卵石地层盾构穿越建筑物地面加固控制技术措施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雷志彬摘要:根据砂卵石地层中盾构施工实例,简要阐述盾构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各种加固控制技术措施。关键词:盾构、砂卵石地层、基础、加固。一、引言受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的限制,盾构掘进将对周围环境产生扰动,改变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引起土体位移。当土体位移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危及地铁结构本身以及邻近结构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使邻近结构物倾斜、扭曲等,从而引起一系列环境效应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建筑物变形是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二、影响机理由于盾构

2、法施工引起隧道周围地层的松动和沉陷,直观表现为地表沉降,受其影响,隧道附近地区的结构物将产生变形、沉降或变位,以至使结构物机能遭受破损或者破坏。邻近结构物的变形从本质上而言也是由于地层变形而引起的,因此,只有控制地层才能更好地控制邻近结构物的沉降和变形。按其发生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开挖面上的土水压力不平衡导致开挖面失去稳定性。此时,压力舱压力大于开挖面土压力和水压力时出现地基隆起,相反会出现地基沉降。②盾构推进对围岩的扰动。盾构壳板和围岩的摩擦、以及围岩一的扰动会引起地基隆起和沉降。尤其在蛇曲

3、修正、曲线推进时如采用超挖,会使围岩松动的范围变大加大地基的沉降量。③盾尾空隙的发生和壁后注浆的不足。盾构施下必然产生盾尾空隙,这一空隙会引起地基的应力释放而产生弹塑性变形。一般可通过实施壁后注浆来控制,但壁后注浆的材料、注浆时间、位置、压力、注浆量都会影响地基的变形量。④衬砌管片的变形和变位。管片从盾尾脱出后,受到围岩荷载作用发生一些变形或变位,造成地基沉降,但其量一般较小。⑤地下水位下降。由于漏水或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目前,我国确定了城市地面变形为“+10mm—-30mm”沉降(隆起)基准以确

4、保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并且规定当最大沉降大于15mm时,邻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应限制在1/500的基础倾斜之内。其中关于沉降引起的地表建筑物破坏规定都不是针对盾构法施上的,但由于目前国内没有关于盾构法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破坏影响的规定,往往盾构施工中产生的地面沉降所引起的地表建筑物破坏准则都是按照其它规范参照执行。详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一、控制措施对于对地面变形比较敏感且影响后果比较严重的结构物,仅通过盾构各施工参数的优化可能不能满足安全控制标准,故还需要采取有效的工程保护措施。常见的措施主要有

5、五种:①土体加固跟踪注浆法是一种治理土体移动的常用方法,利用土体损失影响地面沉降的滞后现象,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与被控制的基础之间设置补偿注浆层,即在土层沉降处注入适量的水泥或化学浆,以起到补偿土体的作用,然后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不断控制各注浆管的注浆量,实现隧道开挖与基础沉降的同步控制,从而减小土体的沉降。跟踪注浆根据隧道可能发生过大位移或在已经发生了部分位移后,通过注浆局部增大隧道外侧的荷载和改善土质,使其停止移动甚至产生反向位移。这种方法能够非常有效的弥补土体损失,提高结构物承载强度和刚

6、度,使其受隧道开挖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在隧道开挖措施无法满足地表沉降要求时,注浆加固无疑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方法。当地面具备施工条件,可采用从地面进行注浆或喷射搅拌的方式进行施工;当地面不具备施工条件或不便从地面施工时,可以采用洞内处理的方式,主要是洞内注浆。成都地铁2号线在盾构下穿省妇幼时,通过地面注浆的处理方式顺利通过了结构基础,且把最终沉降成功地控制在17mm以内②桩基托换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需要进行桩基托换:(l)盾构开挖通过桩基附近,从而削弱了桩的侧向约束,降低了桩的承载能力;(2)盾构开

7、挖从距离桩端很近的地方穿过,使桩端承载力受到严重损失:(3)盾构开挖穿过桩体本身,导致桩的承载力大幅下降或消失。桩基托换是以特定的桩取代原桩作为建筑物的传力杆件,与原有地基形成多元化桩基并共同分担上部荷载,缓解和改善原有地基的应力应变状态,直至取得控制沉降与差异沉降的预期效果。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建筑物桩基侵入隧道净空的情况,当地铁从建筑物底部穿越时,建筑物底部的地基土被开挖,洞体四周土体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且并伴随着土体的变形,一直延伸到地表面,并对建筑物的基础产生作用。此时必须对桩基进

8、行托换处理,将建筑物原来的基础托承到不受施工影响的新的桩基上,同时建筑物上部荷载通过托换结构也得到了可靠的转移,从而减少了隧道开挖中地层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解决了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安全问题。托换处理主要有门式桩梁、片筏基础、顶升及树根桩等方法。如成都地铁2号线盾构下穿四川省妇幼保健医院时,为了确保楼房的安全采取了桩基托换施工,保证了盾构的顺利施工和结构的正常使用,桩基托换技术经济合理,效果较好,而且通过改变力的传播途径来控制建筑物变形的发生,同时施工期间不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