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

ID:16081712

大小:31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7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_第1页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_第2页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_第3页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_第4页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2、了解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3、掌握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的共性与特性;4、了解油脂的结构和性质,肥皂的去污原理及合成洗涤剂的类型;5、掌握酯的水解历程,了解其氨解、醇解历程;6、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7、了解一些重要的碳酸衍生物的用途;8、掌握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合成路线的选择。羧酸衍生物是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被取代后的产物,重要的羧酸衍生物有酰卤,酸酐,酯,酰胺。第一节羧酸衍生物一、分类和命名羧酸衍生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酰基(),酰基与其所连的基团都能形成P-

2、π共轭体系。酰卤和酰胺根据酰基称为某酰某。酸酐的命名是在相应羧酸的名称之后加一“酐”字。例如:酯的命名是根据形成它的酸和醇称为某酸某酯。例如:二、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第二节酰卤和酸酐一、酰卤1.酰卤的制备酰卤的制取一般是由羧酸与卤化磷或氯化亚砜作用而得。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或低熔点固体。低级酰卤遇水激烈水解。乙酰氯暴露在空气中即水解放出氯化氢。3.化学性质(1)水解、醇解、氨解(常温下立即反应)反应结果是在分子中引入酰基,故酰卤是常用的酰基化剂。(2)与格氏试剂反应酰氯与格氏试剂作用可以得到酮或叔醇。反应可停留在酮的一步,但产率不高。(3)

3、还原反应罗森蒙德(Rosenmund)还原法可将酰卤还原为醛。二、酸酐1.制备(1)由羧酸脱水而得,可制得单纯酐。(2)混酐通过酰氯与羧酸盐作用制得。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1)水解、醇解、氨解(反应需稍加热)。酸酐也是常用的酰基化剂。(2)柏琴(Perkin)反应酸酐在羧酸钠催化下与醛作用,再脱水生成烯酸的反应称为柏琴(Perkin)反应。第三节羧酸酯一、酯的物理性质酯常为液体,低级酯具有芳香气味,存在于花、果中。例如,香蕉中含乙酸异戊酯,苹果中含戊酸乙酯,菠萝中含丁酸丁酯等等。酯的比重比水小,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有机溶剂,也是优良的有机溶剂。二、

4、酯的化学性质1.酯的水解、醇解和氨解(1)水解  酯的水解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很慢,一般是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2)醇解(酯交换反应) 酯的醇解比较困难,要在酸或碱催化下加热进行。因为酯的醇解生成另一种酯和醇,这种反应称为酯交换反应。此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与从低级醇酯制取高级醇酯(反应后蒸出低级醇)。(3)氨解酯能与羟氨反应生成羟肟酸。羟肟酸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红色含铁的络合物。这是鉴定酯的一种很好方法。酰卤、酸酐也呈正性反应。2.与格氏试剂反应酯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酮,由于格氏试剂对酮的反应比酯还快,反应很难停留在酮的阶段,故产物是第三醇。具有位阻的酯可以停

5、留在酮的阶段。例如:3.还原酯比羧酸易还原,可用多种方法(催化氢化、LiAlH4、Na+C2H5OH等还原剂)还原。还原产物为两分子醇。酯在金属(一般为钠)和非质子溶剂中发生醇酮缩合,生成酮醇。这是用二元酸酯合成大环化合物很好的方法。4.酯缩合反应有α-H的酯在强碱(一般是用乙醇钠)的作用下与另一分子酯发生缩合反应,失去一分子醇,生成β-羰基酯的反应叫做酯缩合反应,又称为克莱森(Claisen)缩合。例如:(1)反应历程(2)交叉酯缩合两种不同的有α-H的酯的酯缩合反应产物复杂,无实用价值。无α-H的酯与有α-H的酯的酯缩合反应产物纯,有合成价值。例如; 

6、酮可与酯进行缩合得到β-羰基酮。(3)分子内酯缩合——狄克曼(Dieckmann)反应。二酸和庚二酸酯在强碱的作用下发生分子内酯缩合,生成环酮衍生物的反应称为狄克曼(Dieckmann)反应。例如:缩合产物经酸性水解生成β-羰基酸,β-羰基酸受热易脱羧,最后产物是环酮。狄克曼(Dieckmann)反应是合成五元和六元碳环的重要方法。三、个别化合物1、乙酸乙酯2、乙酸戊酯3、邻苯二甲酸酯4、蜡5、原酸酯第四节油脂和合成洗涤剂第五节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一、乙酰乙酸乙酯1.互变异构现象生成的烯醇式稳定的原因1.形成共轭体系,降低了体系的内

7、能。2烯醇结构可形成分子内氢键(形成较稳定的六元环体系)(2)亚甲基活泼氢的性质1)酸性乙酰乙酸乙酯的α-C原子上由于受到两个吸电子基(羰基和酯基)的作用,α-H很活泼,具有一定的酸性,易与金属钠、乙醇钠作用形成钠盐。(2)钠盐的烷基化和酰基化乙酰乙酸乙酯的钠盐与卤代烃、酰卤反应,生成烃基和酰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烷基化:注:①R最好用1°,2°产量低,不能用3°和乙烯式卤代烃。②二次引入时,第二次引入的R′要比R活泼。③   RX也可是卤代酸酯和卤代酮。酰基化:(3)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酮式分解:乙酰乙酸乙酯及其取代衍生物与稀碱作用,水解生成β-羰基酸,受

8、热后脱羧生成甲基酮。故称为酮式分解。例如:酸式分解:乙酰乙酸乙酯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