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上秋词比较感悟 (2)

苏教版语文七上秋词比较感悟 (2)

ID:16083519

大小:3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7

苏教版语文七上秋词比较感悟 (2)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七上秋词比较感悟 (2)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七上秋词比较感悟 (2)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七上秋词比较感悟 (2)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七上秋词比较感悟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上秋词比较感悟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较感悟秋词采桑子·重阳登高⊙收获平台一、《采桑子·重阳》中有这样的句子:“战地黄花分外香。”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那是因为在战地硝烟的反衬之下,黄花显得格外芳香;有人说,那是因为词人南征北战,久违了花香,所以格外珍惜花香;还有人说那是因为毛泽东在战争环境下具有常人所没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你赞同哪种意见,或是有你独特的理解?大胆地谈出自己的想法吧!答:二、记诵杜甫的《登高》,并回答问题。1、诗歌题为“登高”,视野必然高远,你认为哪些诗句体现出这一点?答:2、你认为这首诗中最有气魄的诗句是哪一联?为什么?答:3、根据诗句,猜想当时杜甫的生活是怎样的,重阳登高时怀着怎样的感情?答:

2、⊙发展空间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秋天的雕像(节选)徐刚挂在树上的黄叶高大的梧桐,有几片黄叶挂在树上。刚刚过去的一阵秋风,没有能把它们卷走,而现在,田野上是平静的。它们平静地挂在树枝上。我经常被这样的黄叶所吸引,伫足而立,翘首而望。一棵树和几片这样的叶子,仿佛就是一座大理石的浮雕,可以取出好几种名字──成熟者的像,秋的恋情等等。在它们身上,色彩与线条都是最简单的,却又是最和谐的。飘在空中的黄叶飘动着,时高时低。旋转着,八方寻求。想要嵌进天宇的一角,像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那样永垂不朽吗?呀!你这可敬可爱的小黄叶。立体的。透视的。古典的。现代的。抽象的。具体的。这一切,你都兼而有之。你在茫茫天

3、宇中的飘游,也是为了启发人们的想象──关于诗与音乐,关于绘画和雕塑,关于春天到秋天的距离……自然,还有关于形象的生气感、动作感。从时间概念而言,这是一片已经不再发绿而没有生命的黄叶。但,它的迟迟不肯落地,它的流浪者的姿态,也许正是为着这一种提醒:成熟并不是死亡,消失是暂时的,创造是永久的……落在地上的黄叶黄叶在天上飘荡的时候,大地呼唤着:归去来兮,胡不归?终于,黄叶落地了,像晒太阳的老人一样娴静地、笑眯眯地看着这世界。它是在看着我们还看不见的春天。它是在看着我们还看不见的新芽。在大雪把一切覆盖之后,黄叶,在温柔的雪被下,便开始了一个长长的,万木峥嵘的梦……(选自《秋天的雕像》,四川人民出版

4、社1983年版)1、作者对黄叶的描写是形神兼备的。《挂在树上的黄叶》中描述黄叶的形态是怎样的?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赞美黄叶什么样的气质精神?答:2、读了《飘在空中的黄叶》,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3、“黄叶落地了,像晒太阳的老人一样娴静地、笑眯眯地看着这世界。”这一句如果改作客观的陈述:“黄叶落地了,无声无息地落在地上。”好么?为什么?答:4、全文结尾的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句话中是否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答:⊙轻松一刻谈谈“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

5、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

6、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

7、,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摘自 http://cn.netor.com/know/tcustom/tcust12.htm)积累卡片学有一得XX中心小学每周例会教师谈课改体会(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主题:《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主讲人:2018年3月23日(第3周)内容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