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申请报告

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申请报告

ID:16089107

大小:4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7

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申请报告_第1页
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申请报告_第2页
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申请报告_第3页
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申请报告_第4页
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申请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申请报告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邓锁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常州、来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下简称“基地”)认定工作具体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对近三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依据“基地”认定办法、认定条件、认定实施细则对照自评,认为学校具备“基地”认定条件及细则所规定的必备条件要求,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学校概况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前身为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创办于1956年,198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常州市体育

2、运动学校,1992年设立附属体育中学常州市延陵中学,至此,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常州市延陵中学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学校原址位于现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处,市青少年业余体校于2002年成为独立法人单位,我校则搬迁至目前位置,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共有编制65个,人事管理隶属于常州市体育局。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楼、运动员公寓、食堂和训练场馆等教学、训练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被评为“常州市园林单位”。目前学校共有学生628人,在训运动员396人。全校共有在编教职工45人,聘请教练、教师及

3、后勤人员20人。10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教育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管理办法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来进行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特色发展”的办学目标,强化体育特色,突出服务功能,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和教育规律,在特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1名奥运冠军、15名世界冠军和数千名品学兼优的

4、体育专业人才。学校先后于2004年、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第一批、第二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0年被教育厅授予省三星级职业学校、省课改实验校、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等称号。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文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10》苏政办发〔2011〕62号文件精神,我市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体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和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常教体〔2012〕5号文,根据文件精神,

5、我市将进一步规范运动学校的办学行为,重点致力于运动员选拔、培养和输送,着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根据文件要求,我校初中部将加入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市教育局将委派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学,我校文化教师将与集团教师实现互通,同时,常州市第二中学将在我校设立高中教学部,与我校实现高中部教师资源共享,这将大大促进我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为建设一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打好基础。学校始终坚持为国家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方向,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等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为指针,以竞

6、技体育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和技能型、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创建优势项目、打造项目品牌为重点,实施“品牌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适应我校发展的科学选才、育才和科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体育人才培养计划,走精兵之路,形成品牌质量和人才效益齐头并举的鲜明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将“基地”评定标准作为办学、训练工作标准,抓细节、抓落实,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加大经费投入,为选材、训练和教学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支持。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学校的训练、教学和管理取得了成效,人才质量和效益有了收获。学校基本形成了“育人

7、为本、质量为根”的办学理念,将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以训练、教育创新为核心,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带动效益,形成“招得进、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的办学特点,使学校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以上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管理机制、规范施行、质量效益上的一些具体做法,请批评指正。二、自评情况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下发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条件,学校认真自评,自评结果如下:10(一)教练员职称学校有专职教练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占教练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