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1)

居住区规划设计(1)

ID:16091084

大小:6.1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07

居住区规划设计(1)_第1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1)_第2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1)_第3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1)_第4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1)_第5页
资源描述:

《居住区规划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居住区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0年9月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内容,原则及目标1.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内容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确定规模(及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布置和布置方式;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内容,原则及目标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A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B符合统一规划、合

2、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C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D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E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F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G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

3、创造条件;H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3.目标与要求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优美二.住宅规划设计1.住宅选型2.住宅的合理间距和朝向日照间距住宅侧面间距朝向选择3.住宅群体组合形式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组合式三.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1.片块式布局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得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他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三.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2.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

4、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三.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3.向心式布局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的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三.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4.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

5、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三.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5.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是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三.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6.隐喻式布局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系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三.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

6、式7.综合式布局各种布局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以一种形式为主兼容多种形式而形成组合式或自由式布局。三.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系统1.道路系统规划布置要求A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满足各类交通运输要求利于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利于工程设施布置B满足安全与防护要求保证行人,行车安全要与抗震防灾规划结合C满足经济和节约用地要求合理选择道路线路和路基断面适应地形布置道路利用现有线路设施四.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系统2.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有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以及三种基本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和自由式等多种形式。贯通式四.居住区的道

7、路交通系统环通式四.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系统3.人,车流组织A人车混流人车流同一块板运行,主要用于车流量小的基层道路,如组团,邻里内部居民小汽车减速缓行较适宜。B人车分流人车分流是在道路上将人流与车流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包括人行天桥、人行过街地道,以及步行街、步行区等措施。目前住宅小区在人车分流的实践中,有部分人车分流和完全人车分流两种形式。大部分的小区采用的是部分人车分流,也即一定规模上的人车分流,这类人车分流车辆可以进入小区内部,在组团内进入地下或半地下车库,然后通过地下车库的电梯可

8、以直接入户;采用完全人车分流的小区,完全人车分流的方式通常是在小区的主入口设置地下车库的入口,车辆从主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进入所在组团、单元,然后通过地下车库进入单元电梯,对地面居民的活动基本不产生影响。四.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系统B人车分流四.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系统4.静态交通布置包括停车设施,广场,回车场等,为节约用地减少干扰和环境的污染,最好作地下停车设施,以附建于集中绿地,活动场地的地下为宜;也可附建于高层住宅地下层,或适当附建于建筑底层做架空层;还可以采用单建式停车设施;露天停车场宜作小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