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神经分布的研究

颞下颌关节神经分布的研究

ID:16101392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7

颞下颌关节神经分布的研究_第1页
颞下颌关节神经分布的研究_第2页
颞下颌关节神经分布的研究_第3页
颞下颌关节神经分布的研究_第4页
颞下颌关节神经分布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颞下颌关节神经分布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颞下颌关节神经分布及神经免疫物质的研究(综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TMD)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由于病因复杂,治愈率低,已被国内外学者所日益重视,是近年来国内外口腔医学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肌肉功能异常、牙合关系异常、关节囊薄弱以及自身免疫因素等方面的临床研究[1]。而近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神经系统也可能参与了关节疾病的病变过程。如①关节滑膜炎常是对称性的双侧。②偏瘫患者发生类风湿关节炎,一般不累及偏瘫侧肢体;骨关节病和痛风首先发生于偏瘫患者的非偏瘫侧关节[2]。③关节疾病的发作与加重,常继发于某些精神因素:

2、如心灵创伤、焦虑或压抑后[3]。以上症状表明,神经系统在肢体关节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推断,神经免疫系统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也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颞下颌关节区的神经和神经感受器1、颞下颌关节区的神经来源哺乳动物的颞下颌关节的发育源于胚胎时期的第一鳃弓,它的神经支配来自第五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4]。1992年,Chen等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技术对鼠的颞下颌关节进行研究时发现,注入关节腔的HRP被逆行转运至同侧的三叉神经节,大量的HRP标记细胞集中在此神经节后部的背外侧份[5]。199

3、5年,Kido等用麦胚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heatgermagglutinin-horseradishperoxidaseWGA-HRP)顺行追踪技术研究鼠颞下颌关节发现,在三叉神经节内注入WGA-HRP后,在同侧的关节囊和关节盘的盘周附着均发现有HRP标记的神经纤维[6]。以后,Casatti、Hathaway和Yoshino等又分别用不同的试剂对不同动物的颞下颌关节进行研究,都取得了同样的结果[7][8][9]。大量研究表明[10][11][12],颞下颌关节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三叉神经下颌支中的耳颞神经、嚼肌神经、颞深神经和翼外肌神经的关节支:颞深神经自下颌神经前表面发

4、出后,行至颧突后分出一支至关节囊的前部、前内侧份和内侧区,然后进入颞肌深面;嚼肌神经自下颌神经前表面发出后,向前外行走于翼外肌深面,分出一支至关节囊前部的外侧份后,在颞肌与颞下颌关节之间跨越下颌切迹至嚼肌深面;耳颞神经自下颌神经后面发出,沿翼外肌深面向后,绕髁状突颈的内侧至其后方后,发出分支到达关节囊的后部、后内侧和外侧区,以及外侧的关节韧带和双板区,并有分支穿过下颌升支支配外侧的骨膜;翼外肌神经随翼外肌进入关节囊,并分布于关节囊的内侧和前内侧区。72、颞下颌关节区的神经分布Dreessen[11]和Keller[13]分别对鼠、猴的颞下颌关节的神经研究中发现,神经分布密度最大的

5、区域,在关节囊的后部及后外侧部。而Kido等[14]用免疫组化方法则发现神经结构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在鼠关节囊的前外侧部。尽管物种的不同可能造成研究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手段的不同可能是造成上述差异的最重要的因素。例如Tahmasebi等[15]用金氯染色观察绵羊颞下颌关节神经纤维分布时发现,最大密度在关节后部;而用CGRP染色观察感觉神经纤维时,见它们集中于关节囊前部的滑膜和滑膜下层组织内。由此可以推断,Kido的研究可能是仅仅针对感觉神经而言(SP或CGRP包含纤维),并未对自主神经纤维(NPY和VIP包含纤维)进行研究,所以只能算是对关节神经分布的部分研

6、究。因为尽管免疫活性反应可以追踪到一些神经纤维,但大多数神经纤维并未被发现。Sarvestani[10]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用金氯染色的研究证明,最大密度的神经结构(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位于关节囊的后部和外侧部分。这种分布可能反映了这些区域对于关节的位置觉、知觉以及在有规律地进行正常的牙合运动中,避免关节过度运动是相对重要的[16]。现在对颞下颌关节研究的方法很多,但他们大都未能提供准确而全面的分析。金氯染色技术可以展现神经感受器、游离神经纤维及其末梢和免疫活性神经纤维,相对于免疫活性反应来说,金氯染色技术对颞下颌关节神经结构分布的展现要更加全面。3、颞下颌关节区的神经感受器颞下颌关

7、节区的神经感受器都是具有不同行为特征的机械感受器,主要分为四类:Ⅰ型为鲁非尼末梢(Ruffiniengings),Ⅱ型为帕西尼小体(Paciniancorpuscles),Ⅲ型为高尔基腱器官(Golgi-tendonorgans),Ⅳ型为游离神经末梢[17]。在上述四种类型的感受器中,前三种具有神经被膜,又称小体末梢,先后在鼠、兔、荷兰猪、猫和猴等的颞下颌关节中被发现[18][19][20]。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区分这四种感受器的标准[20][13][21][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