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闽南建筑的发展溯源与未来传承

01闽南建筑的发展溯源与未来传承

ID:1610810

大小:1.09 M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2

01闽南建筑的发展溯源与未来传承_第1页
01闽南建筑的发展溯源与未来传承_第2页
01闽南建筑的发展溯源与未来传承_第3页
01闽南建筑的发展溯源与未来传承_第4页
01闽南建筑的发展溯源与未来传承_第5页
资源描述:

《01闽南建筑的发展溯源与未来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闽南建筑体系的形成溯源及未来传承文章摘要:本文将闽南建筑体系的形成过程置于整个大的时代与历史背景中,以中国建筑主体系作为铺垫,引出具有浓郁地方特点、自成一体的考察对象,以历史全貌浏览的方式回顾闽南建筑整个形成脉络,再抽选闽南建筑体系中几个最为典型的建筑类型的形制特点以及文化成因进行详尽论述,突出民间文化及信仰对主体系产生的调整作用;最后针对整个中国建筑所面临的时代选择问题如何思考子体系的方向和对策进行浅显的探讨。文章写作动力来源于当前设计行业中,作者对福建特色建筑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一些构思和感触。特别将闽南民居在功能上从民居形态到其

2、它形态的转型,同时将现代建筑元素与闽南民居建筑元素相融合;为了更加完善闽南民居的诠释、跨越现代建筑元素与闽南民居元素相融合的难度,对闽南建筑这个中国建筑体系一分支做了一定量的学习、总结。关键词:闽南建筑体系文化土壤营造体系文化成因传承与发展曾经在大学就读时的讲座上,其中有这样一个比较:如果一个百年前的人来到今天,他将无法适应现在的生活,因为这百年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是整个人类生活方式由内而外的脱胎换骨,无论器物、制度;但从这些来比较千年前与百年前的面貌,似乎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动,饮食、起居,或其他行为方式,均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这个

3、现象同样可以用来描述千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建筑面貌的变化。中国特有的这套建筑体系一直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社会更新,民族冲突,甚至改朝换代均无法给它带来形象上的巨大变更,几千年来,一直在微调;直到进入20世纪,西方在生产力的强大优势终于打跨中国依赖土地的精耕细作,并及时的反应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末端—建筑领域来,迅速地诞生了国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现代建筑,并直到今日横扫大江南北的城市化运动,似乎要将那些曾经给予人们庇护的宅第,庙堂推到生活的角落,留做日常之外的回顾、凭吊。福建闽南地处东南一隅,作为中国建筑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闽南建筑的生成

4、和发展是以其为大背景的,同时又处于与东南亚或其他地区的频繁交流,以及对主流文化区的联系弱化,而带上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在将来建筑面貌的影响上依然有作用。一、从中国建筑至闽南建筑1、从中国特殊文化土壤发展起来的中国建筑建筑从最开始,只是为了满足人类安全、遮蔽的需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不断加入了文化象征的因素,逐步成为追求心理庇护,舒适和权利的象征。建筑的发展,从开始只受自然环境各个基本要素的影响,到后面因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组织、思想文化、军事需要、宗教信仰、工艺技术等而呈现不同的面貌世界上各大文明体系在建筑上

5、均发展出了具有不同显著特征的建筑体系。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其对建筑成就联系国家与民族文化发展的论述中指出建筑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牵连、互为因果。2、由南至北,从东到西的统一庞大体系中国建筑体系渊远流长,自成一派,体系庞大。从类型上看,就有宮殿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宅第民居、园林建筑、陵墓、军事及民用工程等;从形制格局来看,是一院落式来组织群体关系,强调序列与主从关系,有别于西方单一集中式的建筑平面。另外从构造材料开,中国建筑主要是木结构体系,以叠梁或穿斗的方式来组成框架,以斗栱作为主要的何载构件,与西方柱式一样,成为一种特征显著的

6、符号。从建筑外观造型来看,由举折,起翘和屋脊所形成的向地面凹陷的形象与西方穹隆体系的向天空凸起的形象有着根本不同的原理和意义。1、各地区之差异尽管有着统一的大体系,但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多样,各地方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生产和不同人文风俗习惯,仍然发展出了文化风格各异的地区建筑:从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华北地区的宗族大院、西南地区的一颗印宅院、中西南地区的干栏式住宅、吊脚楼、骑楼等等,十分多样。建筑材料的运用多因地制宜,在建筑风貌上各有特色:北方多土少雨,常见夯土墙和砖墙;四川多竹,盛行编竹夹泥墙;闽粵地区石材丰富,木砖石混合构造应

7、用普遍。在共同的空间形制下,表现出来的建筑风貌差异,充分体现了中国博大的建筑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美。2、闽南建筑自成体系在中国众多的地区文化中,闽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迁徙历史和直接联系东南亚的特殊位置而具有异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它注重渊源又不拘泥,强调继承又有因地制宜的创新,在建筑观念和建筑形态上体现出即不违统一文化背景的形制样式,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风貌。一、闽南建筑的发展脉络在中国众多的建筑文化圈中,闽南建筑由于特殊的形成历史而自成一体。从西周至秦汉,闽南地区只居住着单纯的闽越族,文化封闭单一,根据考证,为适应湿热亚热带气候

8、的多山地的特点,当时多为干栏式民居。从晋朝的门阀士族南渡开始,较为先进的中原文化传递近来,依据儒家礼制和家庭结构的宅第建筑开始占据主流地位,形成与中原一致的合院格局;同時,各族派入闽开宗,聚居繁衍,尊崇敬祖怀乡,凝聚起家族的向心力,其后裔为祭祀祖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