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案例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

ID:16113934

大小:136.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8-08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_第1页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_第2页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_第3页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_第4页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集导论[案例1]有一份CIF协议在美国订立,由美国商人A出售一批IBM电脑给香港商人B,按CIF香港条件成交.双方在执行协议的过程中,对协议的形式及协议有关条款的解释发生争议.请分析解决此项纠纷应适用香港法律还是美国法律[案例分析]结论:应适用于美国法律.理由:协议与美国关系最密切,因为订约地和履约地都在美国.分析:在按CIF香港条件成交的协议中,出口方在出口国装运港履行交货义务,所以履约地在美国装运港,而非目的港香港.(有关CIF条件的内容参见”贸易术语”)第二章货物的质量[案例1]商品质量不符引起的纠纷案我生产企业向马来西亚客

2、户出口汽车配件,品名为YZ-8303R/L,但生产企业提供了YZ-8301R/L,两种型号的产品在外型上非常相似,但却用在不同的车型上,因此客户不能接受,要求我方要调换产品或降低价格。我方考虑到退货相当麻烦,费用很高,因此只好降低价格15%,了结此案子.[案例分析]商品的质量是国际货物买卖协议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之一,是十分重要的条款.卖方属于重大违约,因此赔偿对方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案例2]我某出口公司与德国一家公司签定出口一批农产品的协议,其中品质规格为:水分最高15%,杂质不超过3%,交货品质以中国商检局品质检验为最后依据。但在成交前我方公司曾

3、向对方寄送过样品,协议签定后又电告对方,确认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货物装运前由中国商检局品质检验签发品质规格合格证书,货物运抵德国后,该外国公司提出:虽然有检验证书,但货物品质比样品差,卖方有责任交付与样品一致的货物,因此要求每吨减价6英磅.我公司以协议中并未规定凭样交货为由不同意减价,于是,德国公司请该国某检验公司检验,出具了所交货物平均品质比样品差7%的检验证明,并据此提出索赔要求。我方不服,提出该产品系农产品,不可能做到与样品完全相符,但不至于低7%。由于我方留存的样品遗失,无法证明,最终只好赔付一笔品质差价.[案例分析]此例是一宗既凭品质规格交

4、货,又凭样品买卖的交易.卖方成交前的寄样行为及订约后的”电告”都是协议的组成部分.根据商品特点正确选择表示品质的方法,能用一种表示就不要用两种,避免双重标准.既凭规格,又凭样品的交易,两个条件都要满足.样品的管理要严格.如“复样”,“留样”或“封样”的妥善保管,是日后重要的物证.[案例3]1997年10月,香港某商行向内地一企业按FOB条件订购5000吨铸铁井盖,协议总金额为305万美元(约人民币2534.5万元).货物由买方提供图样进行生产.该协议品质条款规定:铸件表面应光洁;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缩孔、夹渣和其他铸造缺陷.协议规定(1):

5、订约后10天内卖方须向买方预付约人民币25万元的“反保证金”,35交第一批货物后5天内退还保证金.协议规定(2):货物装运前,卖方应通知买方前往产地抽样检验,并签署质量合格确认书;若质量不符协议要求,买方有权拒收货物;不经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终止协议,否则由终止协议的一方承担全部经济损失.[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外商利用协议中的品质条款进行诈骗的案例.铸件表面”光洁”是一个十分含糊的概念,没有具体标准和程度;“不得有裂纹、气孔等铸造缺陷”存在的隐患更大,极易使卖方陷入被动.对方的实际目标是25万反保证金.这类协议的特点:价格诱人,工艺

6、简单;技术标准含糊,并设有陷阱;预收保证金等后逃之夭夭,或者反咬一口;被欺诈对象多为协议管理不严,缺乏外贸经验,急功近利的中小企业.[案例4]我国某公司A向孟加拉国某公司B出口一批货物,协议价值约为USD20000.00,货物为汽车配件,共有10个型号,其中有四个型号要求根据客户样品制造的.付款方式为,客户先支付定金1000美金,剩余部分30%和70%分别以L/C和T/T支付(在货物生产完毕通知客户支付).客人随即开来信用证,A公司按协议和L/C要求开始生产货物,但发现其中按客人样品要求订做的货物不能完成,由于客人订货的数量比较少,开发该产品十分不合

7、算。因此打算从其他厂家购进该产品,但遗憾的是,却一直无法找到生产该产品的厂商。而此时已接近装船期了,其他货物亦相继生产完毕。A公司只好告诉B公司上述问题.,B公司要求取消所有的货物并退还定金和样品,他的理由是,他要求订做的货物是十分重要的,不能缺少,因A公司没有按时完成货物,错过他的商业机会。A公司也感到无可奈何,确实理亏,只好答应客户的要求,承担一切货物积压的损失.[案例分析]A公司应反省一下,为什么会造成如此被动局面1.对客户的样品没有做仔细研究,就简单地认为自己可以生产或从其他地方购买,以致确认客户的定单.2.对于客户特别重要的货物,应该给予重

8、视.因为客户将样品从国外带到中国交给A公司订做,S公司确认可以生产,最后却没有生产出来,客户当然感到十分失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