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山耐火材材料近代史

山东博山耐火材材料近代史

ID:16115046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8

山东博山耐火材材料近代史_第1页
山东博山耐火材材料近代史_第2页
山东博山耐火材材料近代史_第3页
资源描述:

《山东博山耐火材材料近代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博山耐火材材料近代史1931年4月,山东省实业厅派员到博山县调查耐火材料资源,筹备耐火材料的生产。选定玻璃公司的一部分厂房作为厂舍,砌筑窑炉,安装机器,招募工匠,定厂名为山东模范窑业厂,开始了淄博市最早的耐火材料生产。当时耐火砖的生产规模很小,只有几个人用木模型生产,所产钢砖(即现在的标准型砖)印有花纹及“鲁窑”二字。所产耐火砖主要供本厂自用,少量外销。该砖耐火度达SK30~32(1670℃~1710℃)。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迫停产。   日本侵华时期,山东模范窑业厂为日本所占。1938年,山东窑业株式会社、伪山

2、东省公署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名古屋制陶株式会社与东洋陶器株式会社合资100万元改山东模范窑业厂为博山窑业株式会社,定名为博山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由日本人管理,并制定了管理制度。内设练瓦(即耐火砖)部和碍子(即电瓷)部,并增添窑炉和破碎机、压榨机等设备。产品主要为耐火砖和电瓷器材,用于日本在山东的厂家及运往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后,生产停止。   1946年1月,博山第三次解放,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博山窑业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其厂房、设备均已被破坏殆尽,鲁中军区后勤部拨款300万元(北海币)修补厂房,增添设备,在原厂址建起景明窑厂,恢复

3、生产。当时主要生产耐酸容器、电瓷和耐火砖。同年,人民解放军撤出淄博后,由国民党山东工矿管理委员会接管,并投资400万元(伪中央币)继续维持生产。1948年3月,博山最后解放,人民解放军军管代表团再次接管该厂,定名鲁丰窑厂,开始全面恢复生产,主要生产日用陶瓷和耐火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产品结构由生产日用陶瓷为主转向耐酸、耐电、耐火材料制品的生产。并新置砸砖机3部,为扩大耐火材料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1950年华东工矿部淄博特区拨专款对该厂进行扩建,新建哈丁机房、烘干房、模型房、粉碎机房等生产厂房及圆窑2

4、座、方窑3座、苦土窑1座、立式熟料煅烧窑2座,新增压力机1部,并改厂名为山东窑业厂,成为单一生产耐火材料的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标准型钢砖和少量流钢砖,但产量有限。1950年淄博地区年产耐火砖仅为0.87万吨。1951年12月淄博实业公司成立后,山东窑业厂收归该公司管理。1953年1月1日,淄博实业公司所属中新矾土矿移交给山东窑业厂,作为该厂的优质耐火原料矿山。与此同时,地方小耐火材料工厂也应运而生,但生产手段十分落后,产品为一般标准型耐火砖,且产量低,产品主要供地方小炼铁厂使用。   1954年,山东窑业厂收归中央重工业部钢铁局

5、,改名为山东耐火材料厂。并着手工厂的改建、扩建,年产量达1.5万吨。1955~1956年间,重工业部组织苏联耐火材料专家和非金属地质专家,先后5次来淄博对发展耐火材料生产提出多项建议,并落实改进。1956年,重工业部投资400万元对山东耐火材料厂进行改扩工程,新建机械化水平较高的高铝混炼房、粘土混炼房、高铝成型房等厂房,原料加工形成机械化生产,半成品成型全部安装了各种型号的摩擦压力机,代替了手工成型。至1957年末,已成为年产能力4万吨的专业耐火材料厂。当时从事小批量生产耐火砖的工厂还有博山鼎丰窑业总厂。   1958年“大跃

6、进”高潮中,为适应盲目追求钢铁产量而开展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的需要,淄博市决定新建王村耐火材料厂。7月16日破土动工,10月1日建成王村耐火材料厂第一粘土砖车间,共投资200万元,计划年产粘土砖3万吨。王村耐火材料厂的投产使淄博市耐火材料产量增加,1958年,全市耐火砖产量达8.48万吨。   当时为满足钢铁工业对耐火材料的需求,全市对原有企业进行了挖潜改造。山东耐火材料厂进行了生产工艺改革,普遍采用机械化成型,淘汰了落后的可塑成型法,采用苏联专家建议,实现了半干成型法。烧成技术上推广快速烧窑法,粘土砖的烧成时间由原来的100小

7、时左右减少至40~60小时,最低缩短至23小时。1959年10月1日王村耐火材料厂的全套机械化粉碎混炼系统投入生产,年产能力达到2.5万吨。同时,地方的一批小土群耐火材料厂也纷纷上马,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生产,1959年,全市耐火材料产量猛增至21.14万吨。   由于“大跃进”的错误影响,国民经济出现了极大困难。1962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淄博市在“大跃进”中涌现出的小耐火材料厂基本上全部下马,数以万计的工人重返农村,国营耐火材料厂也进行了压缩。1963年,全市国营耐火材料厂的工人由1960年的5000人减少至1800人,耐

8、火砖的产量降低为3.75万吨。经过三年的经济调整,至1965年,耐火材料产量又稳步上升,达4.9万吨。   “文化大革命”时期,淄博的耐火材料生产受到影响,但企业的干部、职工在极其因难的条件中仍坚持生产。1966年山东耐火材料厂开始了特殊耐火材料的试制。1967年4月,王村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