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医学助产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

我国高等医学助产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

ID:16117804

大小:11.99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8-08

我国高等医学助产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_第1页
我国高等医学助产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_第2页
我国高等医学助产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_第3页
我国高等医学助产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_第4页
我国高等医学助产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高等医学助产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高等医学助产专业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2010-4-16莆田学院护理系魏碧蓉摘要回顾我国助产专业教育的历史,对比国内外高等医学助产专业教育的现状,认为我国助产专业办学层次滞后,专业定位不明,国内对高学历助产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中国未来助产专业发展的趋势是成立学术团体和学会,定期召开学术研究会,从专业教育和临床实践两大方面开展课题的合作研究。按照国际助产士的理念开展系列循证研究,积极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助产专业体系,使中国早日成为国际助产士联盟正式会员。汇报内容研究背景历史回顾现状与问题未来与展望背景背景近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护理教育的办学层次逐步

2、由中专向大专、本科发展,在稳步大专教育层次的同时,积极发展护理本科教育。按照卫生部、教育部[2004]167号文件《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到2015年护理本科年招生数将提高到50%左右,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目前,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不断发展,(至2008年有60所院校可培养护理学专业研究生)一些资深护理院校已经有了护理博士的培养。随着护理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科学型和专业型的护理专家越来越多。1996-2002年我国护理专业各层次招生数量背景2002~2006年护理研究生的情况(数据来源于相关资料)背景中国医学学位现状三级学位:学士、硕士、博士两种类

3、型:医学科学学位医学专业学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医学专业学位:专业型;培养专科领域的高级护理人才,发展为专科护士或临床护理专家医学科学学位:学术型;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背景招收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延边大学、南昌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吉林大学背景背景各类人员认为有必要开设专业型硕士教育的结果背景本科护士及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认为优先设置的专业背景然而,有着百年教育历史的助产专业本科层次的教育尚未受到医学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现行卫生类本科教育专

4、业目录中尚未设置助产专业(护理学助产方向,2001年申报大专无目录,故2002年才开始招生),而在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附属于护理学,临床助产士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也是按照护士系列职称,享受护士工资待遇。与国际助产士联盟提倡的各国助产专业应独立立法的建议及北欧等国独立管理助产专业的体系有很大的差距。背景随着中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和职业资格标准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为实现WHO全球策略“到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借鉴国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重视高级助产人才培养,提高助产专业办学层次。背景历史回顾大陆的助产教育起源

5、于20世纪初南方1896年基督教福州西议会调英籍医师LeiTang及其生徒林叨安、余景陀到莆开设诊所,次年设男医院与女医院,设病床60张(男40,女20)历史回顾1898年新建院舍和校舍,分别起名“兴化圣教医院”和“双凤医学校”,并开始招生,学制五年。医院旧址学校旧址历史回顾1908年英籍医生MCPoulter在福州开办产科训练班;1912年“兴化圣教医院”和“双凤医学校”院校合一,学校设在医院内,院长LeiTang兼校长,医师兼教师。历史回顾民国元年(1912年)府治取消,医院改为莆田圣路加医院,并设置产科(后为华实产科院),附设了圣路加护士、助产学校(现莆田学院护理系前身

6、)。历史回顾1918年学校向中华护士会申请备案,增设“圣路加医学产科学校”(后称助产特科),专收看护女生,学制一年,(护士毕业再学一年为本科生)学校经费由医院负担,学生来自全省37个县,毕业后可持证开业或到南洋谋生。历史回顾护产1934年,助产、护士两校合并,经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改名“莆田私立圣路加高级护士助产职业学校”,学制三年。教学计划按中华护士会要求,毕业生经全国统考,及格者由中华护士会颁发毕业证书,自谋职业。历史回顾北方1908年7月中国第一位留美女医生金韵梅创办了附属于北洋女医院的北洋女医学堂设有助产和护理两个班;1926年私立达生医院院长孙毅桓创办天津巿私

7、立生女子助产学校;1929年杨崇瑞医生在北平创办国立第一所助产学校和产院并亲任校长,并于1930年拟定《助产士管理法》,呼吁新旧助产士一律需登记注册。历史回顾1930年国民党天津巿政府创办天津特别巿巿立医院附属女子助产看护学校;1935年邓志恩、张春生夫妇创办天津市私立志生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946年国民党天津巿政府创办天津市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至1947年,我国公立、私立助产学校计86所,学生约1712名,全国持助产士证者计5268名(不完全统计)。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原有的助产教育和助产士条例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