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辽宁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ID:16127865

大小:687.0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8-08

辽宁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辽宁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辽宁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辽宁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辽宁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阜新高等专科学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3(一)学生培养情况3(二)专业师资情况3(三)校内实训室建设情况3(四)校企合作情况3二、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4(一)专业建设目标4(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培养5三、专业建设内容8(一)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8(二)探索中职与高职的有机衔接体系8(三)强化实践育人教学体系8(四)按照企业职业标准培养人才9(五)建设合理配置、运行高效的教学团队9(六)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9四、改革举措10(一)推进校企对接10(二)探索系统培养制度,推进中高职衔接11(三)强化实践育人12(四)转变培养方式1

2、2(五)建设教学团队13(六)实施第三方评价17五、绩效考核指标18(一)校企合作方面19(二)中职与高职衔接方面20(三)实践教学方面20(四)教学改革方面22(五)师资队伍建设方面23(六)实施第三方评价方面23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24七、保障措施27(一)组织保障27(二)机制保障27(三)制度保障28(四)经费保障28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学生培养情况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是我校重点打造的骨干专业,现有在校生356人,该专业自2000年开办以来,共培养毕业生99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1%以上,其中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72.4%,社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89

3、.3%,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二)专业师资情况表1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基本情况统计表类别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副高以上职称初、中级职称双师素质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数量591076比例(%)35.7%64.3%71.4%50%42.8%(三)校内实训室建设情况学校的专业建设发展势头良好,拥有校内基础实训室4个,专业实训室(实验室)6个(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移动通信原理、手机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手机维修、单片机),总投资资金240万元。(四)校企合作情况1、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新分公司,为专业学生提供见习、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建立“订单式”培养合作关系,每年提供就业岗位10—2

4、0名,为学生提供专业培训。2、中国移动阜新分公司,为学生提供营销岗位实习和就业,在学校建立营销服务基地,为教学提供便利条件。3、沈阳奥维通信,为专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选派专业工程师到学校进行讲座,毕业生每年在企业就业30余人,受到企业的好评。4、沈阳中信一方手机维修学校,为学校投资手机维修设备40套设立手机销售、维修运营店,建立“校中厂”,每年为专业学生提供手机维修理论教学和实训,确保该专业职业资格证书(通信终端设备维修证书)的及格率达到100%5、阜新弗朗特有限公司,是一家通信设备生产企业,企业为专业提供见习、生产实习等实训,并且学生能够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革,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有

5、利空间。二、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本专业属于产业支撑型的专业,培养适用于通信运营商、制造商、工程建设等企业的通信设备运行、维护、营销、工程等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面向:毕业生面向全国电信运行与管理、通信设备制造、国防外交、安全、公安、广播、交通、民航、厂矿等行业,进行电信设备管理、运行操作及维护工作。(一)专业建设目标Ø总体目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类属于电子信息大类,属产业支持撑型专业,也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上,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定准目标发展。强化通信基础理论建设培养、强化通信底层电子技术技能培训、强化3G通信基站建设和维护技能、强化通信网络优化技能,强化

6、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建立开放式实训基地,建立校园3G基站建设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真正实现企业参与教学,教学服务与企业,实现以生产服务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化模式实训教学模式。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为辽宁省省级品牌专业,把我校建设成为阜新地区移动通信企业人才培训基地。Ø具体目标:1、全力推进校企对接,以辽宁移动公司、辽宁联通公司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为依据,明确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全力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三校生”、“3+2”教育、五年制教育等技

7、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完善各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3、加大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探索校内外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与融合的实训实习管理机制。4、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校企联合教学。5、大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聘任工作;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