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级上语文单元练习第六单元

鄂教版七级上语文单元练习第六单元

ID:16142938

大小:2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8

鄂教版七级上语文单元练习第六单元_第1页
鄂教版七级上语文单元练习第六单元_第2页
鄂教版七级上语文单元练习第六单元_第3页
鄂教版七级上语文单元练习第六单元_第4页
鄂教版七级上语文单元练习第六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七级上语文单元练习第六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积累·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盘盂(yú)探汤(tāng)诣(zhǐ)王侮辱(rǔ)B、更(gēng)鸣溉(gài)汲云鬓(bìn)束缚(fù)C、酒酣(hān)燕(yān)山金柝(tuò)湮(yān)没D、赏赐(cì)可汗(hàn)朔(shuò)气墙圮(pǐ)2、下面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及其日中如探汤。汤,这里指热水。B、孰为汝多知乎?知:智慧。C、诸儿竞走取之。走:跑。D、阅十余岁。阅:读书。3、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2、A、鸠曰:“子将安之?”安,安家。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凭借。C、但知其一。但:只。D、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徒:只、仅。4、下面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吏二/缚一人/诣王。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根据提示,用合适的语句回答。(8分)⑴《木兰诗》中描写边塞苦寒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画眉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了自由的美好。⑶最能表明《河中石兽》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是形容白雪纷纷的情景的,除此外,还有一个句子也是形容这种情景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得出的一个成语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4、此事要躬行。”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名言,请你结合《河中石兽》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分)7、《复裈》中韩康伯说“火在熨斗中而柄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母认为他“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穿井得人》(6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口也”1、

5、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是()。(2分)A有闻而传之者B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D国人道之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2、下列哪一句构成的歧义与“丁氏穿井得一人”类似()(2分)A、叔叔亲了我哥哥也亲了我。B、真好吃!C、甲:你语我像皇帝哪,还是像太后呢?乙:你是太厚,脸皮太厚!D、手表不要退回。3、说说自己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2分)(二)蜀鄙二僧(18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住?”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

6、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住?”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蜀之鄙有二僧(鄙:)(2)贫者语于富者曰(语:)(3)吾欲之南海(之:)(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2、与“子何恃而往”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B、过王而行C、家无井而溉汲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同问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表达效果相同的句子是()(2分)A、子何恃而住?B、沿河求之,不亦傎乎?C、缚者曷

7、为者也?D、子将安之?4、翻译下列句子.(4分)(1)、越明年,贫者自南海外,以告富者。(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文中“子何恃而往”出现两次,意思完全相同,但各自表达的语气不同。第一次语气是__________,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的语气是_______________,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6、原文开头其实还有一段: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根据该文的内容,依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