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给每一位学生

把爱给每一位学生

ID:16159247

大小:3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8

把爱给每一位学生_第1页
把爱给每一位学生_第2页
把爱给每一位学生_第3页
把爱给每一位学生_第4页
把爱给每一位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爱给每一位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把爱给每一位学生德州第十五中学纪彦林我是德州第十五中初三年级组长,三.三班班主任,参加工作近二十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98年至今兼任年级组长.连续送走多届毕业生。为德州一中、二中等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深得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承认。下面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谈几点体会:一、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1、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为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魏书生曾经说过:“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

2、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线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地运转起来了。”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16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我平时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在平时教学中,哪一样也需要动一番脑筋。实际上最考验我们的就是我们

3、老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持久性,习惯的培养要有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不要怕慢。我记得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我在十几年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牢记这一点,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我坚持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形成规律出发,形成了自己一套16由浅入深的有序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每一个学生自觉的,时间长了学生们就能够把计划变为比较自觉的行动,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原因,心理发展的原因,以及每个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在养成自觉习惯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动摇或反复

4、,我经常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问题,在具体帮助个别学生的同时,努力营造班集体学习的氛围。另外再好的措施也离不开严格的要求,因此绝不能放松对学生要求。我们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如果放松就不会成功,在我们学校已被无数教师的无数经验和教训所证明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的养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学中忽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教学不会是成功的教学,我们只有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才能真正探到教学中的真谛。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能忽视细节。“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深思其中所强调的细节决定成败

5、的道理,对整个社会运行包括我们教育领域的“教书”“育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教育学生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我们日常教学活动无小事。我们老师应把教书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正像我们的王恩义校长经常讲的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学生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如果“

6、不拘小节”,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则不易养成。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心活动的外在反映。如果我们老师能因势利导,善于把握时机进行最佳教育,这样你可能及时制止一纠纷,会避免一次可能性伤害事故,甚至会阻止一次因年幼无知而误入歧途的人生悲剧。3、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更要树立榜样,鼓励竞争。16适时地树立学习榜样,对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自从十五中新班子上任以来,我们从上到下很注意这一方面,利用宣传

7、栏,版报,标语等进行表彰,我经常在同学们面前表扬高亚楠同学,她连续五次考试全区第一名,她平时善于思考,最爱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深得各位任课老师的好评,在班级把她看作同学们的榜样,这样的榜样一经树立便成了大家学习、竞争和赶超的对象。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兴趣剧增,学习效率提高。鼓励竞争,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活力没有了,个人便没有危机感,要打破平衡,创造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真正让学生结为竞争伙伴,在竞争的好习惯中不断超越自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4、激发孩子

8、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之一。学生对某学科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很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培养。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爱护,将严格要求与恰当运用方式方法相结合,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好感。从而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比较浓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学好该学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