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权威资料]

明代文人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权威资料]

ID:16164141

大小:2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8

明代文人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权威资料]_第1页
明代文人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权威资料]_第2页
明代文人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权威资料]_第3页
明代文人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权威资料]_第4页
明代文人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权威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文人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权威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代文人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明代丁云鹏多幅茶画中绘有多样品茶空间与茶器陈设,笔者于2002年策划推出“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特展时,由画中茶器造型及烹茶方式判断,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台北故宫)所藏传宋钱选《卢仝烹茶图》(图1)的创作年代应不早于明中期,故当时在特展《图录》中将其排列于明晚期。主要原因有二:  一、依据《卢仝烹茶图》上的鬲形三足朱泥茶壶、煮泉风炉、朱泥单柄壶及双层朱泥茶壶等宜兴煮饮器,均属晚明造

2、型。众所周知,宜兴朱泥、紫砂茗壶的制作,其历史不早于明代中期,一般以正德年间,侍僮贡春向金沙寺老僧学习壶艺开始为宜兴壶器的初创期。到了明晚期,时大彬等茗壶大师陆续出现后,才真正开启了宜兴壶艺,广为人知。  二、《卢仝烹茶图》绘画图示烹茶及茶器陈设与唐宋末茶点饮方式大相径庭(图2~5),以器物学及饮茶史的发展观点而言,无法将其归入宋末元初。笔者策划台北故宫“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特展时,虽认为《卢仝烹茶图》绘画风格或与丁云鹏相近,然书画非我专研,不敢妄下断语。近来傅申教授对此画风格的精辟论证,已有定论,更确定作者应为丁云鹏(1547~1628),而《卢仝烹茶图》及

3、其他丁云鹏所画煮茶图轴,更是引领明代茶空间与茶器陈设的时尚创造者,笔者亦深信绘画上的器物表现与绘作时代当有密切关联。  明代茶画喜以卢仝作为主角描绘,卢仝(795~835)为唐代名诗人、隐士,博览工诗,自号玉川子,不满时局,不愿仕进,隐居少室山,尤嗜茶,所作《七碗茶歌》自唐代以来即为爱茶者所乐道。唐文学家韩愈(768~824)赏识卢仝文采节操,在其《寄卢仝》诗中提到穷苦潦倒的卢仝家中有二奴婢:“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卢仝好友贾岛(779~843)亦称其“平生四十年,惟着白布衣”,所载与后述四幅丁云鹏所绘煮茶图人物极相符合,而一奴

4、一婢也成为茶画里服侍卢仝茶事的二仆,甚至扩及影响明代茶事。  明代陆树声(1502~1605)在《茶寮记》(约隆庆四年,1570年前后)中记载自家适园中的小茶寮,侍仆一主一佐:“客至,则茶烟隐隐起竹外,其禅客过从予者,每与余对结跏趺坐,啜茗汁举,无生话。”又说:“园居敞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中设茶灶(茶炉),凡瓢汲罂注,濯沸之具咸庀,择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则茶烟隐隐起于竹外。”此段记载与丁云鹏画面的主仆三人,园中烹茶场景亦不谋而合,主仆主茗事,佐仆爨火汲泉。陆树声与丁云鹏生活在同时代,画家以当代茶事构图,应该也是合理推想。    谈及明代茶器陈设与空间布置

5、之前,首先约略介绍明代的饮茶方式。饮茶习俗发展至明代,出现了饮茶史上的一大变革。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正式废除福建建安北苑团茶进贡,禁造团茶,改茶制为叶茶(散茶),唯令采芽茶以进,从此改变了唐宋以来饮用末茶为主的习惯,也结束了团茶、饼茶独领风骚的地位。末茶没落,连带的以茶筅击拂的点茶法亦渐行消失,从此国人不识末茶、点茶为何?连明代的训古学者,读到宋代文学作品中出现“茶筅”名词时,亦苦思不知其为何物。  明代茶器与饮茶方式发生变化,旧时饮用末茶的茶器,如茶碾、茶磨、茶罗、茶筅、茶勺、茶盏等等,都因叶茶改为冲泡方式,不须研磨击拂,所以随着末茶的废置而消逝。由于叶茶的制

6、法与吃法焕然一新,饮茶文化也有了新发展,采摘后的茶叶以搓、揉、炒、焙制成,与今日一般茶叶作法相同,制茶不复宋代繁复,这种炒青制茶法,自明代以后成为我国制茶的主要方式,并传播至世界。  明代叶茶不像宋代团茶、草茶(宋人称叶茶、散茶为草茶),皆须槌碎研碾成末,因其为散条形,所以明人改用茶壶容茶,汤壶(煮水壶)煮沸水冲泡,再注入茶杯饮用。由于不需直接在碗内击拂茶末,亦不再使用容量较大的茶盏、茶碗,而改用容量较小的茶钟、茶杯(图6、7)饮茶,为观茶色特重白瓷。另外,泡茶茶壶或煮水砂壶,特别是宜兴紫砂或朱泥茶壶,在明代中期以后成为茶器新贵,也是文人、茶人间争相收藏的对象。明代以后的

7、泡茶法,茶壶居主要地位,茶壶的大小、好坏亦关系到茶味,这是以茶筅于茶盏内搅拌茶末的唐宋茶器上不曾有过的现象。明人重视江苏宜兴所产砂壶,文震亨(1585~1645)的《长物志》(1630年前后)中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冯可宾在《岕茶笺》(天启三年,1623年前后)中亦说道:“茶壶,窑器为上,又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酌,才得其趣。……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故而宜兴所产紫砂、朱泥茶壶,自明代以来兴盛不衰,直至今日仍为广大爱茶者所喜好,这些明人饮茶习尚亦多反映于明代绘画上。  明代文人饮茶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