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2012届高二语文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

义务教育2012届高二语文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

ID:16166679

大小:1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义务教育2012届高二语文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义务教育2012届高二语文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义务教育2012届高二语文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义务教育2012届高二语文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义务教育2012届高二语文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2012届高二语文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知识链接】(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

2、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

3、是何等凄凉。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4、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朗读全词,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A级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孤寂落寞悲凉愁苦(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二、赏析全词(一)赏析上阕1.齐读上阙。2.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B级(点拨: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进行理解)明确:(投影)凄惨愁苦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感受哀婉凄凉词人在寻觅什么呢?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

5、温馨爱情,但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寻觅未果,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首句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节奏由疏转密,具有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分组诵读首句,体会叠词使用带来的音韵美)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C级(点拨:可联系我国古典诗歌中“酒”的象征意义来体会)明确:(投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叔书云》)“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

6、催发。”(柳永《雨霖铃》)“长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明写天气气候,实写内心感受,生活一下子跌入痛苦的深渊,只有借酒浇愁。酒是“愁”的象征,“淡酒”并非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愁情,自然觉得酒味淡,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C级(点拨:联系词人前期词作《一剪梅》中的句子来理解,“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7、字回时,月满西楼。”)明确:(投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旧时相识”的雁让作者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无限的悲凉。过去的雁带给她的不是接到信时的快乐,就是寄出信时的欣慰,而如今呢?家乡沦陷了,亲友离散了,丈夫病逝了,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依旧,人已非,此时,作者更感绝望和悲哀。总结上阙内容:明确:作者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二)赏析下阙1.齐读下阙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

8、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C级(点拨:黄花即菊花,词人在《醉花阴》中曾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描写思念丈夫的闲愁,注意对比两首词的不同。)明确:(投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