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马哲总结

河海大学马哲总结

ID:16180411

大小:7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8

河海大学马哲总结_第1页
河海大学马哲总结_第2页
河海大学马哲总结_第3页
河海大学马哲总结_第4页
河海大学马哲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海大学马哲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期末考试试卷题型及分值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00分,包括五类题目:4、材料分析题。1题,共14分(一)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p1831、答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窜在这广泛而激烈的竞争。2、

2、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P64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时间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时间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时间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第四,时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这巨大的指导作用。当然,理

3、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恰恰相反。(三)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P103-108答:第一,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P97-99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

4、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骑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四)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一方面,社会总资产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才能正常实现,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只有两大部类的生产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5、写作题。2题,共25分三、期末考试时间本学期期末考试定于19周周一(6月27日)晚上6:30—8:30进行,考

5、试采取闭卷方式。期末考试试卷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要求主讲教师在考试结束后一周内阅完试卷并且网上提交学生成绩。理论教学成绩和实践教学成绩一律以百分制形式给出。四、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绪论,p2,p12-16]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

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9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第一章,p24-25]恩格斯总

7、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与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的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