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

ID:16183613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8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_第1页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_第2页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_第3页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蟾蜍趾引起的屈肌反射,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2、通过脊蟾蜍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它是反射通过反射弧

2、所用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本实验中,涉及到的蟾蜍反射弧为:趾皮肤中的感受器→大腿部的传入神经(混合在坐骨神经中)→神经中枢(脊髓)→大腿部的传出神经→大腿部的肌肉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2、在实验动物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出现屈曲,关节的屈肌收缩,伸肌迟缓,称为屈肌反射,具有保护性意义。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蟾蜍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铁架台、蛙嘴夹、蛙板、小烧杯、点滴板、棉花、滤纸片、塑

3、料纸、秒表3、实验试剂浓度分别为1%、0.5%、0.2%的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四:实验步骤1、脊蟾蜍的制备用左手持蟾蜍,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向前捣毁蟾蜍的脑,并在枕骨大孔出左右划几下,切断脑与脊髓的连接,只保留脊髓4制成脊蟾蜍。用蛙嘴夹夹住其下颌皮肤,确定其前肢无抓挠反应。1、反射时的测定①将蛙嘴夹悬挂于铁架台上,用0.2%硫酸溶液刺激左肢(或者右肢)的中趾趾端(浸没约1mm),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当屈肌反射一出现立即停止计时,记下反射时。并立即用清水清洗蟾蜍的后肢,将硫酸洗净。间隔约3~5min后继续进行下一次刺

4、激,重复三次,求均值。如果三个值中某个值偏离其它两个较多,应多加一次或者两次刺激,以得到可信数值。②然后再依次用0.5%、1.0%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其中趾,同样得到反射时的均值。③在三个浓度中选取某浓度的硫酸溶液,用另一后肢(右肢)的中趾进行反射时的测定。与之前得到的数值做对比,并进行分析。2、反射弧的组成分析①用手术剪将蟾蜍左后脚上的皮肤进行环切,然后用手术镊剥净其脚部的皮肤,用1%硫酸刺激去皮的中趾,进行观察其屈肌反射,观察到其并没有反应;改换其右后肢有皮肤的趾,将其浸入硫酸溶液中,观察到其有屈肌反射。②沿蟾蜍右后肢

5、背侧纵行剪开皮肤,在肱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其下部将一宽约5mm的塑料纸条穿过,并再将一细棉条从坐骨神经干下、塑料纸条上穿过。用硫酸刺激右后肢的中趾,观察发现其有抓挠反射;在靠近坐骨神经干的细棉条上滴几滴普鲁卡因(不要直接滴在坐骨神经干上),并立即计时,每隔一定时间用硫酸溶液刺激其右后肢中趾,当屈肌反射不再出现时记录时间,并立即将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观察其抓或擦反射,每隔一定时间用滤纸片刺激,直到抓或擦反射不再出现,记录时间。③将蟾蜍的脊髓毁坏,用滤纸片贴于其左两侧的背部和腹部,

6、观察其反应。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反射时的测定硫酸浓度c/%左后肢反射时实验值/s平均值t/s0.211.612.713.412.230.53.74.25.64.5012.02.73.12.60硫酸浓度c/%右后肢反射时实验值/s平均值t/s0.53.74.65.34.534①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到,随着硫酸浓度的增高,反射时逐渐减少。因为随着硫酸浓度的增高,刺激强度也随之增大,使得兴奋在反射弧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速度加快,反射时减少。②从数据中还可以发现,在同一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下,三次反应时呈现依次增加的规律,分

7、析其原因:一是每次刺激前,蟾蜍中趾上的水滴并未完全吸干,使得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造成反射时的延长;二是每次刺激后由于未及时并充分洗去蟾蜍中趾上的硫酸,其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该刺激有了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敏感度下降。2、反射弧的分析:①蟾蜍的左后肢中趾去皮后不再对硫酸的刺激产生屈肌反射,而未去皮的右后肢中趾依然对硫酸刺激产生屈肌反射,说明蟾蜍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②蟾蜍右后肢坐骨神经干加上麻醉药后,2分49秒后用硫酸溶液刺激其同侧中趾屈肌反射消失,说明传入神经彻底被麻醉;用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

8、其后肢仍具有屈肌反射,5分20秒后贴滤纸片已不会引起反射,说明传出神经彻底被麻醉。③将蟾蜍毁髓后,用浸有硫酸的滤纸片刺激皮肤不产生任何反射,说明脊髓是蟾蜍屈肌反射的神经中枢。④由以上分析可知,蟾蜍后肢的屈肌反射弧的组成为:皮肤(感受器)→坐骨神经(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腿部肌肉(效应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