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

ID:16190095

大小: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_第1页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_第2页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_第3页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_第4页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指汉语由日语引入的借词,是中日之间语言交流的一部分。汉语从日本借用辞汇发生在近代,主要以汉字为媒介。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概说中国与日本在东汉以来即产生有记载的联系。隋唐时期交流达到高峰。整个古代,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可以认为是单向的,即由中国传入日本。汉语中找不到由日本传入的辞汇(外来语主要只有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用语)。中国在19世纪中叶(西元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不少有识之士也开始先后主张洋务运动与西学东渐,开始学习并翻译西方语言的书籍。由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成功学习西方的技术与制度,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自行翻译西

2、方词语,另一方面也开始向日本学习,借鉴日本已经翻译成汉语的西语。由于日本西化较中国早,相当多西语词汇首先经日本学者翻译成汉语,然后透过中日的文化交流流传到中国。由于同是建立在汉语的基础上,日制汉语和中国自己翻译的汉语词汇在经过相当时间的演变之后,逐渐进入汉语圈并成为汉语的新兴词汇,这些辞汇对现代汉语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之后的中日两国的长期文化交流中,也还其他一些日本的翻译以及新造词语逐渐在汉语圈使用。例如,早年孙中山著作可看到“democracy”的译词为“德谟克拉西”、“virus”的译词为“微生物”、“revolution”的译词为“造反”,现在分别由“民主”“病毒”“革

3、命”所取代。早在民国初年,汉语中通用的和制汉语就有数百条。其中不乏“~主义(-ism)”“~化(-ize)”这类造词性很强的词尾,在现代汉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比较常见的词缀如下:·~团。例:工团、法团·~力。例:购买力、·~法。·~性。·~的。-->(~底/~的/~地)。·~制。·~主义。·~会。以下分类别讨论现代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辞汇。和制汉语由于汉语也是因为19世纪时急迫需要翻译西文,而大量从日本输入新词,大部分进入汉语的日语借词都是日语中的“和制汉语”。举凡“电话”、“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干部”、“艺术”、“否定”、“肯定”、“假设”、“海拔”、“直接”、“警察”、“杂

4、志”、“防疫”、“法人”、“航空母舰”都是属于和制汉语日语借词。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日语中的“和制汉语”都在现代汉语中通用,如“介错”、“怪我”、“油断”这类和制汉语词都没有进入汉语。部份抽象化汉语原有词汇而意义有所改变的半和制汉语词汇,如“社会”、“经济”,原先虽为汉语,但现今使用的意义已经与古汉语相异,是否认定为日语借词有争议,有些学者称这类词汇为“回归词”。来源于“宛字”的词“宛字”,日语“当て字/宛て字”。日语传统上多用汉字,有时非汉语词也利用汉字的读音(音读与训读皆可能用到)以汉字纪录,如“滅茶苦茶(めちゃくちゃ)”。这种做法最初是在假名未出现的时代使用(如万叶假名),

5、但假名出现后仍然常用。这种做法类似于六书的假借,但为区别于中国的假借,本文称之为“宛字”。来源于和语宛字的词此类较少,常见的用例如“寿司(すし)”(本字是“鮨”,“寿司”是宛字)。来源于外来语宛字的词由于明治时期翻译西洋词(主要是专有名词)时学术词汇使用汉字词表达还是主流,所以频繁使用宛字翻译。如クラブ“倶乐部”、ロマン“浪漫”、ガス“瓦斯”、コンクリート“混凝土”、カタログ“型录”、リンパ“淋巴”等,都被汉语借用。此类词汇虽然看起来像是汉语词,但实质上是对西语的音译,故对日语来说,只些词不属于和制汉语,而是外来语。和语词以汉字写法引入绝大部分的和语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是以汉字写

6、法而非读音直接引入汉语。部分一般辞汇亦以汉字写法直接引入汉语,如:取消(取り消し)、场合(ばあい)、立场(たちば)、手续(てつづき)、出口(でぐち)、入口(いりぐち)、取缔(とりしまり)、见习(みならい)等。韩语中有更多此类用语的案例,如:매상(売り上げ)、소포(小包み)、수입(手入れ)等。日语自身读法的音译此类词汇多是日语本身非以汉字表达的词汇,但华人习惯于以汉字引入日本辞汇(包括专有名词),所以自行以音义方式输入日本词。如“卡拉OK”(カラオケ),“榻榻米”(畳)等。商标的例子较多,如“马自达”

7、(マツダ,松田)、“日产”的俗名“尼桑”、“立邦漆”(NipponPaint)等。流通于台湾的日语借词由于台湾接受日本统治时期较长,无论是闽南语或台湾国语,日常所用的日语借词数量相对于中国大陆、香港等其他地区比例又明显更高。如“便当(弁当)”、“欧巴桑(おばさん)”、“秀逗(ショート)”。若考虑到台湾话(台湾闽南语),和制汉语词汇数量又较标准汉语更多。在日治时期的汉文报纸中,夹杂和制汉语非常普遍。例如改札系(剪票员)、驿(车站)等,其中不少在战后已改用国语词汇读以闽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