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ID:16196462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1-2012年第2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0-2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摘要:60年前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名字与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光荣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引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旗帜。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体现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自觉地肩负起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积极投身这场民族解放战争,而且发挥了中流砥

2、柱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就已经在艰苦的条件下领导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我们常讲的“八年抗战”,指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经历的8年全民抗战。实际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有14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开始了。其中前6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东北实行“不抵抗主义”,在全国实行“攘外必先安内”,重点围剿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而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9月20日5就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

3、东三省;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持国民党内抗日将士的正义行动;特别是,派出优秀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组织东北抗日联军,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2.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动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明确指出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党的首要任务;并且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国共两党第二次握手中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有了这一重要条件,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抗战开始了。3

4、.全民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战略的制订和实施上,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主要标志,就是毛泽东的名著《论持久战》的发表。伴随着徐州失守、武汉告急,到1938年5月,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趋势和前途已经议论纷纷。哀叹“亡国论”者有之,主张“速胜论”者亦有之。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了《论持久战》这一著名的讲演。他通过对中日双方基本特点的全面分析,得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既不会亡国,也不会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正确战略  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全面抗

5、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实现了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正确指导。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论述的不是一般的军事问题,而是从全局上驾驭抗日战争发展趋势,融军事和政治于一体的,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战略。1.毛泽东深刻地论述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道理。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预见到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这个重大的理论和战略问题,指出:5“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二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这就是说,日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是一个强国,但它发动的

6、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在人力、物力上又是一个小国,在国际社会失道寡助;中国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是一个弱国,但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在人力、物力上又是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得道多助。这些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是这场战争客观存在的全部要素。它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毛泽东还从中日双方这些矛盾的特点及其变动趋势,“合理地设想”这场战争必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即战略的相持阶段;第三

7、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后来的战争实际进程,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些基本判断。2.毛泽东深刻地论述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他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和战争三个阶段的特点出发,指出在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尽管国民党军事当局把阵地战放在主要地位,但是正确的战争形式应该是以运动战为主。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到第二阶段,由于敌人兵力不足,要保守占领地,后方空虚,我们的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甚至可以在敌人的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而以运动战辅助之;进入第三阶段,游击战仍将辅助运动战和阵地战发挥其战略配合作用。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运动战是主要的作战形式

8、,但游击战决不是可有可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