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延赞升迁道路管窥宋初禁军军官升迁路线.doc

从呼延赞升迁道路管窥宋初禁军军官升迁路线.doc

ID:16215116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8

从呼延赞升迁道路管窥宋初禁军军官升迁路线.doc_第1页
从呼延赞升迁道路管窥宋初禁军军官升迁路线.doc_第2页
从呼延赞升迁道路管窥宋初禁军军官升迁路线.doc_第3页
从呼延赞升迁道路管窥宋初禁军军官升迁路线.doc_第4页
从呼延赞升迁道路管窥宋初禁军军官升迁路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呼延赞升迁道路管窥宋初禁军军官升迁路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呼延赞升迁道路管窥宋初禁军军官升迁路线·呼延赞是小说《杨家将》和《呼家将》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绰号“铁鞭王”、“靠山王”。因为种种评书和曲艺,他在群众中一直拥有较广阔的知名度。同时,序[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因为比起其他朝代来说,北宋,特别是元丰改制之前的官制实在是太复杂了。所以先说明一二。元丰改制之前北宋官制名实不符,有散官、本官[阶官]、差遣、勋官等。这主要是因为承袭了晚唐五代的大量成规,结果导致整个官僚体制异常复杂精巧。一般来说,唐朝的职事官,比如尚书、侍郎、刺史等,宋初尚有实际掌权者,以后都不再作为实际掌权,而沦为表资历、寄禄位的

2、阶官。而差遣[本意为临时事务官]则变成了唯一拥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比方一个人是户部侍郎三司使,那么这个人的本官“户部侍郎”只是发工资的标准,三司使才是他真正要办的差事。这个人实际上是在三司而不是户部当官的。至于武将,情况就更加复杂。晚唐五代是武将当权的,所以设立了很多临时机构,比如客省、内客省、引进司、四方馆、枢密院、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等等。这些机构因为侵占了文官的权力,所以到了宋太宗以后除了枢密院和三衙以外,其领导[横行、诸司使副等]都不再作为有实权的官职,而从差遣沦为了本官。同时,唐代拥有大权的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地方官也沦为了武将的阶官

3、[而且是特任官,称为“贵官”]。与此同时,唐代的职事官——环卫将军等又依然存在,作为有过被斥者的去向。从而让人眼花缭乱,难以理清其头绪。他也是北宋前期的一名重要武将。由于他是从下级军官晋升为一方统兵大帅的,因此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以其为例证来研究宋初的禁军军官升迁之路。一、太祖时期:呼延赞也算出身将门,其父呼延琮,后周时为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外州马步军都指挥使,虽然也属于都校级的高级军官,但地位逊于禁军都校,在宋朝属于有罪将领的“责官”之一。后周虽非宋朝,尚未尽收外州马步军之权,但淄州[今淄博]又非雄镇,可想而知呼延琮并不得志。呼延赞刚刚参军时,才是“骁骑卒”。查宋禁军骁骑仅有

4、一个指挥,而且在太原,因此这个骁骑大概不是实际军号,而是说呼延赞加入了禁军骑军,为一个小卒。[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不过,很快呼延赞因其武勇获得宋太祖赏识,被选入班直侍卫[1],任“东班长”[无品级的班直侍卫,仍属普通战士],不久转为“承旨”。“承旨”在宋代官制中可大可小,高的有“翰林学士承旨”,位仅亚于宰相;中间的有枢密院各房的承旨,属于五六品的中级官员;低的如呼延赞的这个“东班承旨”,则是最低级的从九品武官。他任职的“东班”属于“东西班殿直”之一,名义上是马军,合东西班共有十二个指挥[宋朝马军每指挥四百人]。但所辖的都是“弩手直、龙旗

5、直”等单位,实际上是皇帝的后勤杂役部队,在诸班直中地位不高。乾德三(965)年,呼延赞时来运转。“九月,上御讲武殿阅诸道兵,得万余人,以骑兵为骁雄,步军为雄武,并隶侍卫司,且命王继勋主之,给缗钱俾娶妻。”宋太祖亲自挑选藩镇军中的精锐部队入充禁军。但这些人纪律很差,在京都到处抢娶人妻,宋太祖大怒,斩首百余人。后来大概意识到根子出在带兵官上,于是派遣了一些班直侍卫去充当下级军官带兵。呼延赞因此外放,任“骁雄军使”。“军使”在这里可不是地方行政区“军”[2]的长官,而是宋初骑军中一个“都”[下辖大约一百人]指挥官的称号[3]。这样呼延赞一下子从御前侍卫外放为骑兵连连长。此前一年,

6、北宋开始策划讨伐后蜀孟氏政权。西川行营前军都部署王全斌等大将从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南下,攻打四川北边的门户剑门(今四川剑阁北)。伐蜀很快成功,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然而王全斌却被花花世界迷住了双眼,纵兵抢掠,还擅杀俘虏。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后蜀文州刺史全师雄是条响当当的汉子,可不像国主那么软弱。他率部举事,联络蜀军残部攻克了彭州,一路招兵买马,集结被遣散的蜀军,竟然自称“兴蜀天王”。王全斌闻言大惊,连忙向京师求援。宋太祖只好在乾德四(966)年派遣客省使[5]丁德裕为西川都巡检使[6],与引进副使王班、内班都知张屿同领兵等一道率部数千人增援,其中就有在京

7、师纪律很糟、无法无天的骁雄军。呼延赞于是参战,他在灌江口大战中身为前锋,冲锋陷阵,身负数创。班师回朝以后,呼延赞因军功被提升为副指挥使。副指挥使,是一个“指挥”的副指挥官。宋朝禁军骑军,一般一个“指挥”下辖四百余人。三年内由一个小兵升为副营长,呼延赞显然是沾了北宋统一战争的光,然而此后他就沉沦下僚,终太祖朝不得升迁。原因已不得而知。[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1]宋朝的御前警卫部队,也是军官晋升的快速通道。[2]宋朝设置在军事要地的行政区划,相当于下等州或者县。长官本为“军使”,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