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中毒和现场救护

硫化氢中毒和现场救护

ID:16221939

大小:1.68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8-08

硫化氢中毒和现场救护_第1页
硫化氢中毒和现场救护_第2页
硫化氢中毒和现场救护_第3页
硫化氢中毒和现场救护_第4页
硫化氢中毒和现场救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硫化氢中毒和现场救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硫化氢中毒机理及现场救护一、硫化氢中毒机理1、硫化氢进入人体的途径(三条):(1)通过呼吸道吸入;(2)通过皮肤吸收;(3)通过消化道吸收。2、硫化氢中毒毒理学简介(1)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2)与人体内部某些酶发生作用,可抑制细胞呼吸酶活性,造成组织缺氧,对人体有全身毒性作用;2、硫化氢中毒毒理学简介(3)急性中毒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急促转向呼吸麻痹,很快死亡;(4)慢性中毒一般为眼结膜的损伤,对人有局部刺激作用,由于硫化氢接触湿润的粘膜后,形成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致;2、硫化氢中毒毒理学简介(5)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和植

2、物系统紊乱;(6)硫化氢进入人体,与血液中的溶解氧发生化学反映。当硫化氢浓度极低时,它将被氧化,而硫化氢浓度较高时,将夺去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官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7)对硫化氢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摸接触部位;(8)硫化氢作用的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2、硫化氢中毒毒理学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中枢神经症状极为严重。呼吸系统损害: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等。心肌损害:有的可发生心悸、气急、胸闷或心绞痛样症状。3、硫化氢对人体造成的主要危害4、不同浓度的H2S对人体危害百分比PPM人体中毒

3、情况SY/T50870.0010.13可嗅到一种令人讨厌的臭鸡蛋气味0.00210可长期暴露0.01~0.02100-2002~15分钟内可抑制嗅觉、咳嗽、眼发炎,8小时以内眼痛和呼吸障碍加剧8~48小时可导致出血死亡0.03~0.04300-4000~2分内嗅觉很快失灵,30~60分内眼、鼻发炎加剧、头痛、怕光,1~4H内可能出血死亡。0.055000~2分内虚脱,失去知觉,需立即做CPR,15分内眼严重发炎,心率失常,头痛加剧,四肢发抖,甚至死亡。0.06~0.07600-7002分内就会失去知觉,导致死亡二、现场救护技术现场救护步骤:1、离开毒气区。2

4、、及时报警。3、佩戴呼吸装置。4、救护中毒者。5、使中毒者复活。6、进行医疗帮助。工作中一旦发现人员中毒,可采用以下“六步法”来进行抢救:第一步:离开毒气区。了解硫化氢气体的来源地,判断风向(室外),逆风走出毒气区,避免自身中毒。第二步:及时报警。按动报警器报警,如果报警器在毒气区,附近也没有其它报警装置,就大声喊叫警告他人。第三步:佩戴呼吸装置。在安全区域都备有空气呼吸器,要按要求正确佩戴呼吸器。第四步:救护中毒者。前三步是必要步骤,应该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可发现中毒者就立刻冲上去。只有完成前三步后才可对中毒者救助。一般可采用拖两臂、拖衣服、两人抬四肢的

5、方法将中毒者救出毒气区。病人的搬运方式:拖两臂。拖衣服。两人抬四肢。拖两臂法:单个人抢救有知觉或无知觉的个体中毒者,可在水平地面进行。 中毒者无严重受伤拖衣服:这种救护方法可使一个人救护一个有知觉的中毒者,好处是不用弯曲受害者的身体就可以立刻将一个受害者移开。两人抬四肢法:当有几个救护人员时,可对有知觉和神智不清的。第五步:使中毒者复活。判断中毒者情况及症状,实施抢救。如果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和心跳,应立即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第六步:取得医疗帮助。边抢救中毒者边向最近的医生或医院求助直至到达。医生抢救不但是中毒者,也包括其他可能

6、被毒害的人。心肺复苏术(C.P.R)心肺复苏术(CPR)是指对心跳呼吸和意识丧失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体温:人体有三个部位可测体温-----口腔、腋下、肛门。测量单位正常温度测量时间口腔36.5℃-37.5℃3分钟腋下36℃—37℃5-10分钟肛门37℃—38℃3分钟脉搏:动脉血管的搏动称为脉搏,它与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的脉搏为每分钟60-100次,大部分在70-80次/分钟,超过100次为过速,低于60次为过缓。呼吸:成人呼吸14-18次/分钟,较简易的方法是用手感觉口、鼻前方气体的出入。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

7、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称为血压。正常的收缩压为90-140mmHg(12.0-18.7kpa),舒张压为60-90mmHg(8.0-12.0kpa)。复苏成功率与开始时间的关系复苏开始时间(分钟)复苏成功(%)<1601-2452-427>620现代CPR技术是从1958年逐渐发展而来的。当时美国的一位医师发明的口对口呼吸法救活了呼吸骤停的病人。1960年另一医师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救活了心跳骤停的病人。两种方法结合被称为CPR。1986年12月1日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规定了CPR标准化程序和步骤。一、心肺复苏的生理基础1、口对口吹气:正常空气的含

8、氧量为21%,二氧化碳为0.4%,肺脏只吸收20%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