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突围》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

《东坡突围》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

ID:16228121

大小:6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东坡突围》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_第1页
《东坡突围》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_第2页
《东坡突围》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_第3页
《东坡突围》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_第4页
《东坡突围》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坡突围》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学校吉林省实验中学姓名纪少昆性别男年龄32执教课程语文职称中教一级职务备课组长学生年级高一课名合作探究课《东坡突围》课程目标及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尝试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理念:在自主探究、讨论合作的过程中,探究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究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及其人生态度的转变。(2)感悟儒、释、道文化对苏轼心灵突围的影响,了解苏轼人生态度转变的内外因素 ,培养

2、学生的辩证思维。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组搜集、整理、分析、整合资料。(2)通过阅读与理解、探讨与合作、评价与总结,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开展研究性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苏轼面对人生困境表现出的乐观、旷达、豪放的人生观。(2)了解诗人的文学成就,感受苏轼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魅力。教学设计理念: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重视科学研究,注重合作探究,关注文学作品体现的民族文化气息。我将本课设计定位为“合作探究课”,借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

3、道,加强思维训练,增强人文素养,提高语言应用表达能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阶段,学习思维比较单一,基本停留在接受式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的自主性,缺少探究实践的经历。通过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学生对黄州时期的苏东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有探究学习的兴趣,想尝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收获探究性学习的成果。结合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六首词,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集体合作,研究讨论黄州时期苏东坡的心路历程及心灵突围的文化因素,进而加深对苏轼及其文学作品的认识,领略苏轼豪放旷达的文豪风采,感受其独特的文化人格魅力。教学内容1.激发

4、兴趣,导入课堂。由余秋雨评价苏轼:“苏轼是中国古代最崇高、最亲切、最具魅力的文人”,与晚年的苏轼对自己的矛盾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入学生对苏轼的评价,从而引出苏轼在黄州的心灵突围。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选取六篇苏轼在黄州的作品,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苏轼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变化。东坡由初到黄州的“孤寂苦闷”,到黄州中期的“平和淡泊”,最后变为“豪放旷达”,苏轼完成了心灵的蜕变和精神的升华。3.溯源寻根,辩证探究。探究讨论苏轼心灵突围的文化因素。内在因素:性格乐观,气质豪放;外在因素:文化渐染,灵魂升华,当外在的文化精神内化为个人的心

5、灵自觉,苏轼就回归了自己本性的豪放与旷达,他突破了自我,升腾了灵魂,实现了心灵的突围。4.启发思索,表达感悟。探究表达:苏轼心路历程、人生信条,给大家的人生启示。5.总结收束,延伸探究。引用余秋雨对苏东坡的评价以及文豪涅槃、东坡突围,收束本节课,并布置延伸探究作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把握其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和情感态度。教学难点:儒、释、道三种文化对苏轼“心灵突围”影响。教学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课堂1.余秋雨曾经这样评价苏轼:“苏轼是中国古代最崇高、最亲切、最具魅力的文人”,而晚年的苏轼却这样评价自

6、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2.由矛盾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学生对苏轼的评价。3.小结:这是他自嘲式的评价,黄州、惠州、儋州都是他被贬之地,而黄州对苏轼来说,不同寻常:“乌台诗案”后,诗人带着冤屈、愤懑、痛苦来到黄州,巨大的反差与生活的磨砺,成了他心灵的炼狱。苏轼经过心灵的反思、调节、净化、升华,最终突出重围,登上了文学创作的巅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州,寻访苏轼当年的足迹,探究苏东坡是怎样突出重围的。板书:东坡突围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探究: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1.小结:初到黄州

7、——孤寂凄凉苦闷彷徨(板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推荐代表发言并加以解说评点。(《卜算子》《念奴娇·赤壁怀古》)2.小结:黄州中期——寄情山水平和淡泊(板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推荐代表发言并加以解说评点。(《满庭芳》《临江仙》)3.小结:黄州后期——淡定超然旷达豪放(板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推荐代表发言并加以解说评点。(《定风波》《水调歌头》)4.小结: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东坡由初到黄州的“孤寂苦闷”,到黄州中期的“平和淡泊”,最后变为“豪放旷达”,苏轼完成了心灵的蜕变和精神的升华:春风

8、得意,逞才使气,心浮气躁的苏轼隐退了,一个饱经忧患,屡陷困顿而终于突破人生困境,豪放旷达的东坡先生缓缓的走进了历史的画卷。三、溯源寻根,辩证探究探究:苏轼心灵突围的“文化因素”。1.小结:内在因素:性格乐观,气质豪放林语堂在《苏东坡传》说,“苏东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