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ID:16229371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_第1页
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_第2页
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_第3页
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_第4页
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以桂林医学院为例调查背景: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不仅牵动普通百姓的心,而且关乎社会安定与和睦。政府以就业为题进行了不少调查,在广泛听取、采纳广大人民的看法和建议的前提下,出台了多种促进就业政策,其中有一个广泛而特殊的群体,是政策重点照顾对象,这一群体就是我们大学生。我相信没有哪个大学生会对自身今后就业的问题漠不关心,所以,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去桂林医学院进行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调查目的: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大学生就业心理及个人素质,从大学生自身寻找就业问题的原因,从而令自身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2、以及网络搜集资料。调查时间:2012年6月17日——2012年6月31日调查对象:桂林医学院临床学专业11级本科生调查内容以及问题分析:1、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就业后打算继续深造的高达55%,而直接就业的有31%,而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少。而关于就业取向明确性这一问题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仅有12%的学生表示自己是非常明确的,而大部分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有一种茫茫然的感觉,更有甚者,有7%的学生表示自己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就11级这些刚经历了一年的新生而言,他们的就业取向是盲目的,对就业的信息不甚关心。另一方面,也充分证实了大部分大学生赞同考研这一行

3、为,或者认为这是一种理性的投资,继续用知识武装自己也不失为一种缓解就业压力的办法。2、对于就业考虑因素而言,考虑经济因素的比例为29%,考虑职业稳定性的有25%,考虑发展前景的有16%,考虑兴趣爱好的有11%,而考虑工作挑战性的简直寥寥无几,仅有2%。关于就业地域,考虑经济发达地区与考虑家乡的算是旗鼓相当,分别为36%与39%,小部分学生考虑国外,令人遗憾的是,作为神圣的医疗工作者的后备队伍的他们,居然没有一个选择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学生们就业的目的确实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保障生活,部分选择了社会需求或人际交往,为了祖国地区发展的,同样寥寥无几。以上两组数据,充分说明了现

4、在大学生或者是社会的残酷与现实性,更多人考虑的是金钱与生活,或许正如古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多的是先考虑自身的问题,或许自身无忧了,才能顾虑到国家的需要吧。3、对于就业前景总体抱着乐观态度的正好一半,倍儿有信心的为20%,感觉还行30%,同时也有35%的学生感觉很悲观,甚至萌生今后转业的念头。同时,在他们看来,影响就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竞争激烈以及缺乏经验,他们分别占据66%与32%的比例。从上可以分析出:由于医学生所学知识的专业程度较高,很多人转行后都不同程度地荒废了所学。埋头苦读5年甚至8年书后,却找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在毕业就转行的医学生眼里显得很

5、平常。医学专业如果寻找对口的工作,一般都要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但如果进入比较好的医药公司,本科生就能有一份相当可观的收入。对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选择放弃医生这个职业,不需要太多迟疑。解决对策:一、大学生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摒弃社会错误舆论,要克服追求稳定、功利心理、注重眼前利益、强调经济收入、忽略发展空间、诚信意识薄弱、好高骛远、相互攀比等这些陈旧的思想,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

6、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2、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二、学校1、根据市场定专业,实行招就结合从近几年来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对社会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布局不够合理。当市场上出现了某些抢手的专业,各高校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尽量扩大招生规模,而学校的培养周期长,社会需求瞬息万变,学生临毕业时,原来的热门专业则变成了冷门,甚至造成供大于求,造成新的就业难和人才资

7、源的巨大浪费。所以,高校要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做到招就结合。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计划要有预见性。做到招生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依据市场需要来预测需求专业、需求人才数量,适时调整招生结构。2、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市场针对性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是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重复性。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调整优化现有学科专业结构,要加强市场调研,做好科学预测和规划,从宏观上控制和把握学科专业的总体平衡。高校要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开发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