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ID:16235806

大小:1.15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8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_第1页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_第2页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_第3页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_第4页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师姓名:学校:编号:教师年龄:教龄:职称: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1.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情况,尤其是要了解德彪西创立印象派音乐及其在印象派音乐发展中做出的大胆尝试和伟大贡献;本单元教学是建立在初中已初步感受过的德彪西的《月光》、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等印象派作品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学内容是本册教材的第21节,作为高

2、中学生应该学会从理性角度掌握印象派这种音乐风格的特点,从而对印象派音乐的作品建立进一步的认知。学好本课内容将不仅有益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德彪西及其音乐创作,还为今后学生学习了解印象派姊妹艺术打下较好的基础。2.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中提供了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10’26”)和钢琴小品《亚麻色头发的少女》(2’36”)两首作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添加一首《牧神午后》(片段)。由于印象派作品的新颖变化很多,在一课时内完成这两首作品的鉴赏、分析与归纳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稍显的密度大。

3、因此以表现力强、印象派创作手法更鲜明的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做鉴赏主要内容,其意义是在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衔接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深刻认识作曲家所代表的乐派的创作特征;另外《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作为一首比较亲切的钢琴小品,可以作为考验学生知识掌握和延伸的能力试题,在聆听和阅读资料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体会印象派的基本特征,测试方法可以采用在论坛参与讨论的方式。创作背景与作品分析交响素描《海》是德彪西最大型的一部交响乐作平,构思始于1903年夏天,即当他在第一个妻子的双亲家做客时、在海边的环境中孕育和写作的。可是这部作品在1905

4、年3月间才最后完成,这是他把这部作品献给第二任妻子爱玛。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曾有一行诗句这样写道:“自由的人啊,你要永远歌颂海。”看来,这行诗句可能也在德彪西身上引起共鸣,因为德彪西的书信和言论中常可看到同海有关的一些描述:“音乐理应表现睡的运动,表现由变幻无常的和风所激起的浪的游戏”。“我怀有对海的真诚热情”。“我现在有同我的老朋友——海在一起了,他总是那样无边无际,那样美丽”。在交响素描《海》之前,德彪西的《夜曲》和《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中都有海的形象,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在德彪西的作品中,海并不是大自然的复制品

5、,对大自然的任何模仿性描绘,他总是持讥讽态度。大自然虽然是印象派作曲家的重要创作源泉,但是他们也只是从中汲取灵感,并且根据自身的感受以道出其见闻。《海》的创作过程尤其可以说明这一点。《海》的第一幅素描原先取名为“嗜血岛旁美丽的海”。据说,德彪西采用这样一个标题,只是由于“美丽”(belle)和“嗜血”(sanguinaire)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对比,而不是去描绘该岛周围的海的景象;为此,后来他才把这一标题改为“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可见,《海》的音乐所依附的并非其诗意的标题,而是音乐本身的规律,即由海的印象所唤起的意念,这

6、里依然是印象的原则起决定性作用。德彪西认为他所怀有的对海的无数印象,比现实的海更加重要,这就是他的《海》同浪漫主义作曲家笔下的海的形象的明确区别所在。德彪西不喜欢重复,为了反映色彩的明暗效果的无穷变化和不断更新,他经过长时间不倦的探寻,终于使《海》的音响色彩获得了更为复杂、丰富而精细的变化,显得比当前更有新意。在《夜曲》里,“海妖”中的海是属于神话世界的装饰性“水域”;在《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中的海,则只是用声音来暗示在那虚幻的远方瞬间呈现的依稀可辨的形象,而在这交响素描中,海的色调却从过去的阴暗、忧郁转为相当明亮,形象也

7、更具体——在风的怒号和浪的游戏同黎明时分平静、懒散但有活力的活动之间的传递中,展现的却是舞蹈和宽广的交响画面,大自然宏伟的气概自始至终贯穿着整部作品。《海》的三幅素描各带有小标题——“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海浪的嬉戏”和“风和海的对话”,这三幅素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描绘了海的不同景象,但其中由于若干基本动机的运用,使得整部作品又显得特别统一《海》的和声语言相当独特,七和旋第三转位与九和弦连接、平行的五度四度进行、以及调性转换的色彩对置到处可见。配器方面以德彪西爱用的原色写作原则占优势,个别乐器的应用也很有独创性,如:弦乐

8、器分部的多声颤奏,木管乐器在演奏如歌的旋律乐句或者充当精致装饰时所起的不同作用等。德彪西运用不同手法以刷新音响色彩,他的笔法节奏与力度变化都极精细。音乐中的一些细节,并非用以建立背景,而是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法以补充画面。他要求演奏者在展现作品时要精确的加以润色,就是由此而来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